1. 迷失传奇私服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评价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下面拍拍部落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结果

        官渡之战, 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 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 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 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

      image.png

        评价

        战役意义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 。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胜败原因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虽然三人在官渡之战中都没有封赏的史书记载, 但并不是所有的功勋都要立刻获得封赏 。 

        1、 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 。公到延津, 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 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 ”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荀攸又在文丑追击曹操之时, 献策辎重饵敌之计,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文丑 。又在粮食将尽之时, 建议攻击轻敌的韩猛, 劫军粮、烧辎重 。

        2、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 。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 。战机就在这时出现 。”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 

      image.png

        3、后来,适逢“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 攸不得志,遂奔曹操”, 于是, 许攸投奔曹操 。许攸透漏出乌巢为袁绍囤粮之地,应当速速烧掉袁绍军粮 。曹操依计而行,深夜直奔乌巢,放火烧粮,最终,使袁绍不战自败 。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 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 。 荀攸、 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 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 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 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于曹操, 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

        历代评价

        官渡之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 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 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 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反观袁绍, 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 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 。 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 。 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

      image.png

        杂诖苏剑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

        同时期的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作为曹魏大臣的刘放评价:“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 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 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克官渡》,  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 。曰:“克绍官渡,由白马 。僵尸流血,被原野 。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 。沙醿傍,风飞扬 。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土山地道,不可当 。卒胜大捷,震冀方 。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刘玄德于白帝, 皆以权略取之 。”

        北魏时期的大臣卢渊评价:“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 。”

        宋朝理学家范浚认为官渡之战是以奇取胜,“曹操与袁绍相持官度百余日,操顺而绍逆,故操军虽不敌而不为寡,然卒所以胜绍者奇也 。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粮运,操自将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此曹操之用奇也 。”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闽ICP备2021012398号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