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传奇网站

      郭孝恪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作为?

        郭孝恪是唐朝初期的名将,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 。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 。 这是今天拍拍部落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

        相比唐朝初年的那些有名的猛将,郭孝恪这个名字,可能不太出名 。但他的经历,其实同样十分传奇 。

        郭孝恪出身底层,出生于河南禹州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虽然出身底层, 但郭孝恪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有些与众不同。

        少年时代的郭孝 。用正常的眼光来看,绝对不算是什么有出息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年轻的郭孝 。 既不读书,也不参与耕种,每天就只知道游手好闲, 和周围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在一起,混吃混喝 。如果放到现代的话,郭孝恪绝对是当地派出所的重点关注对象,人们眼里的异类 。

        杂谡庋的郭孝 。他的家人也十分无奈 。 虽然多次进行规劝,但郭孝恪却似乎没有任何改变,依然我行我素 。

        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的话,这样的郭孝 。或许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终其一生,只能被家乡人视作地痞无赖,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但是,郭孝恪恰好遇上了一个特殊时代,正是这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

        后来,随着郭孝恪逐渐长大,因为杨广的一通乱搞,隋朝开始逐渐分崩离析,走向末路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 因为杨广的几个超级工程,基本的都在河南周围,对河南地区百姓的压榨最狠 。所以在隋朝末年的时候, 河南这边的农民军, 闹得也最厉害 。历史上著名的瓦岗军, 就是在这个区域内活动的 。

        眼见时局混乱,骨子里充满冒险精神的郭孝 。 靠着在家乡积攒下来的一些人脉,直接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投奔了瓦岗军 。正是这个抉择, 让郭孝恪的人生,彻底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 

        投奔瓦岗军后,瓦岗军内部的特殊情况,带给了郭孝恪一个巨大的机会 。 瓦岗军本是河南人翟让创建,但是后来,翟让却将领袖的位置,让给了更加有能力的李密。而李密掌权之后,又急需培植自己的人手,更好地控制瓦岗军 。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间点,郭孝恪带了几百人, 前来投奔李密, 表达自己的忠心 。李密自然是大喜,当即将任命郭孝恪为将军,并且将他派去黎阳,去协助徐世绩镇守当地 。

        这个徐世绩,就是演义小说里面,那位大名鼎鼎的徐茂公,同时也是后来的唐朝绝代名将李绩 。

      image.png

        到了黎阳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复杂了 。

        首先,李密那边,先是和洛阳的王世充一场大战,把王世充彻底打残 。然而就在李密即将攻下洛阳的时候,江都那边,却突然发生了政变,杨广被麾下的禁军勒死,宇文化及接管了杨广麾下的军队 。 此后,宇文化及打出旗号,要带十万江都精锐, 返回关中,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势必要经过瓦岗军的地盘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李密只能先和王世充握手言和,掉过头去打宇文化及 。

        再之后,李密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打垮了宇文化及,但瓦岗军自身也是损失惨重 。 紧接着,趁此机会恢复实力的王世充, 趁机来袭,最后一战重创的瓦岗军主力 。

        随着麾下的主力被消灭,李密不得不逃往关中,打算寻求李渊的帮助,东山再起。 但当李密来到关中之后, 却被李渊算计,最后被杀 。而李密离开之后,残存的瓦岗军, 开始迅速分崩离析,被周围的几家强大势力蚕食 。

        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在短短不到一年之内,迅速发生的 。而随着李密的战败,驻守在黎阳的徐世绩部,接下来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而最终,徐世绩选择了投降唐朝, 并且是带着瓦岗军目前的全部地盘,前去投降 。

        因为徐世绩的投降,郭孝恪自然也就跟着投降了唐朝 。而且,因为当时郭孝恪在徐世绩的手下,位置比较高 。所以唐朝进行收编的时候, 直接任命郭孝恪为宋州刺史, 同时负责和徐世绩一起经营虎牢关以东,原本属于瓦岗军的地盘,甚至还有任命官员的权力!

        这下子,郭孝恪瞬间发达了 。

        潭淌年之内, 郭孝恪便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家乡无赖,一跃成为唐朝刺史, 手握大权 。不得不说,乱世确实是机会多,这要是放在太平时代,估计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

        不过,官职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虽说郭孝恪一跃当上了大官,但紧随而来的责任,也不是那么容易承担的 。先前瓦岗军的地盘,本就处于四战之地,先前的几场大战, 李密又打光了瓦岗军的精锐 。如此一来,徐世绩当时手里的军队,数量极为有限,根本控制不了如此庞大的地盘,更无法抵御周围的几个强敌 。

        更要命的是, 当时唐朝这边, 日子同样不好过 。此时恰逢陇西的薛举,前来进犯 。李唐政权的主力,几乎都被李世民带到西线,去对付薛举了 。如此一来,唐朝也派不出更多的军队,去帮助徐世绩控制局面 。 

        于是,不久之后,瓦岗军周围的几大强敌,开始迅速蚕食瓦岗军的旧有地盘 。这其中,尤以洛阳的王世充,以及河北的窦建德得利最大 。在和窦建德交战期间,因为窦建德俘虏了徐世绩的父亲,  徐世绩不得不暂时率领郭孝 。 投降了窦建德,想要通过这个方式救回父亲 。但后来, 徐世绩的计谋败露,徐世绩只能率领郭孝恪等亲随,迅速逃离,再次归降唐朝 。

        等到徐世绩和郭孝恪再次降唐之后不久, 李家也处理好了西线,  开始集中精力,对付东边的王世充和窦建德 。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郭孝恪也参加了这场战斗 。罄矗李世民将王世充围困于洛阳之后,窦建德趁机来袭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郭孝恪却凭着自己对窦建德一方的了解,及时献策, 主张李世民以虎牢关天险,挡住窦建德 。

        后来,李世民采用了这条计策,最终确实也因此击败了窦建德,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而郭孝恪因为有献计之功,再加上之前降唐有功,此战之后,直接被封为上柱国, 地位超然 。

        从一个底层闲散人员,到唐朝的上柱国,郭孝恪只用了仅仅不到六年的时间 。 从郭孝恪升官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实郭孝恪之所以能够如此快的升官,主要是因为时代背景特殊,机缘巧合之下,才造就了这样一个传奇 。至于郭孝恪本人,才能肯定是有的,但绝对算不上是那种顶尖名将 。

        不过,顺风仗永远是最好打的,既然郭孝恪已经身居高位,唐朝当时又不缺能打的猛人 。所以就算郭孝恪本人的能力差点,也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 

      image.png

        此后的十几年里,郭孝恪历任贝州、赵州、江州、泾州四州刺史,在任期间,政绩还算不错 。 罄吹搅苏旯勰昙洌郭孝恪被李世民调入京城,升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官运一直不错 。

        值得一提的是, 郭孝恪虽然曾在李世民麾下任职,李世民有着很多交集 。 但因为后来郭孝恪一直在外地任职, 常年不在京城, 所以自然也就没能参与那场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相比那些参加了玄武门事变的将军,郭孝恪和李世民的关系要稍远一些,不算李世民的嫡系 。所以,后来李世民平定凌烟阁功臣榜的时候,郭孝恪并未上榜 。

        其实,以郭孝恪的功劳和地位来说,如果他参加了玄武门事变, 进入凌烟阁功臣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后来,郭孝恪被调入京城,担任左骁卫将军的时候, 恰逢唐朝名将侯君集,在西域灭了高昌国, 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随着安西都护府的设立,朝廷需要派遣一个大将,前去西域镇守,担任西域都护 。  在这个时候, 李世民便想到了郭孝恪 。

        杂谔瞥历史上的第一任安西都护,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正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任安西都护,就是郭孝恪 。但是从时间上来看, 很多史学家坚定认为,在郭孝恪之前其实还有一任,并且认为第一任安西都护,应该是李渊的女婿乔师望 。 

        不管真相如何, 反正从贞观十六年开始,郭孝恪是被调到了西域,担任西域都护 。从这之后,一直到死, 郭孝恪济荒茉倮肟西域 。  

        非但如此, 郭孝恪到任之后才发现,这个西域都护,似乎也不是太好做 。一方面,西域距离中原相对遥远, 算是真正的边塞之地 。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饮食文化,都和中原地区截然不同 。 到西域这边做官,生活质量自然比不得中原那边 。

        另一方面, 当时西域都护府只是初创, 唐朝在西域的控制力度,也相对有限 。 再加上西突厥此时还十分强大,一直在和唐朝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 。所以,相比中原地区的太平景象,西域这边此时还经常打仗,战乱频发 。

        所以,郭孝恪的这次调动,倒是颇有些明升暗降的意思 。就好比是一家成熟的大公司,公司原有的业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公司忽然开辟了一块新的业务,而这块业务此时又不是公司重点突破的方向 。如此一来,自然是非嫡系的人员,才会被调过去了 。

        不过,被调到西域之后,郭孝恪却表现得相当不错,以诚心安抚当地百姓,同时率领军队,平定叛乱,倒也迅速坐稳了西域都护的位置 。

        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郭孝恪开始投入全部精力,经营安西都护府 。在他的打理下,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这期间,郭孝恪还把自己的长子郭待诏,也一起调去了西域 。父子二人齐上阵,一起在西域打开了局面 。

        贞观十六年,就在郭孝恪刚刚到任之后不久,恰逢西突厥进犯,灭了吐火罗,并且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新疆哈密地区 。 此后,郭孝恪亲率两千轻骑出击,击退了西突厥主力,并且一口气追到了乌鲁木齐西南部, 才得胜而回 。

        贞观十八年,西域焉耆国叛变,投靠了西突厥 。此后,郭孝恪亲率三千精锐,夜袭焉耆国,生擒焉耆国王 。而后在唐军撤退途中, 西突厥又派援兵前来,郭孝恪再次率军大败西突厥主力,追杀数十里,得胜乃还 。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任命藩将阿史那杜尔为主帅,郭孝恪为副手,征讨西突厥 。经过近一年的战斗后,唐军大败西突厥主力,并且灭掉了一直臣服于西突厥的龟兹国 。

      image.png

        其实从郭孝恪这几年的经历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 郭孝恪或许并非最顶尖的战神级名将,和同时代的李靖、李绩等人相比,要差了不少 。 但是,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确实也不成问题 。郭孝恪镇守西域的几年里,一直十分努力,也确实帮唐朝在西域打开了局面, 业务做得越来越大 。从这个方面来说,郭孝恪 蕴瞥确实是有很大功劳的 。

        但同时, 郭孝恪这个人,在做出贡献之后,自身的缺点也暴露了出来 。

        郭孝恪出身底层,这种出身,让他自身的眼界和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到了西域之后,作为西域都护,郭孝恪几乎是整个西域最大的官,天高皇帝远, 再也没人能够管他 。如此一来,在生活作风方面, 郭孝恪自然也就开始逐渐奢靡了起来 。

        据史书记载,郭孝恪在西域的时候,生活十分奢侈 。 就连行军打仗的时候, 生活用品也要用黄金或者美玉做装饰,极其奢华 。有人曾说, 郭孝恪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远在长安的李世民放心,避免李世民的猜疑 。这种可能,确实不是没有 。但即便如此,郭孝恪生活过于奢靡,仍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 

        更要命的是,因为当时的西域,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地区 。而郭孝恪在西域,又是最大的官员,很少有人能管得了他 。再加上几年下来,他确实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很多功劳 。所以渐渐地,郭孝恪开始变得越来越自大,越来越听不进其他人的劝告 。

        一个才能相对有限,又渐渐不听人劝的将军 。 他的结局,似乎已经不难推断了 。

        就在唐军刚刚攻破龟兹国后,身为主帅的阿史那杜尔,继续率军, 追击西突厥主力 。郭孝恪则是率领一部分唐军主力,继续留守龟兹城 。此后,郭孝恪认为,龟兹还没有彻底平定,所以拒绝听从当地官员的劝告,执意要在城外扎营 。

        就在这天夜里,已经被击退的西突厥, 去而复返 。并且开始联系城内的投降的龟兹士兵, 一起进攻唐军 。叛乱发生后,郭孝恪身边只有一千多唐军,虽然唐军拼死战斗,但奈何对方兵力占优, 又是偷袭 。所以最后,唐军战败,郭孝恪被箭矢射死,其子郭待诏也当场战死 。

        父子二人, 为国力战而死,确实让人敬佩 。但如果郭孝恪能够听从别人的建议, 这个结局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因为当时唐朝已经击退了西突厥的主力,龟兹城也完全在郭孝恪的控制之下 。 在这种情况下,郭家父子依然战死,实在是让人有些无语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消息传回长安之后,向来爱才的李世民,难得发怒,认为是郭孝恪的错误,才导致唐朝战败,产生了大量伤亡 。气急之下, 李世民才会说出‘郭孝恪自作自受’的话,并且剥夺了郭孝恪的全部官职 。 

        不过,后来残存的唐军,又再次组织起攻势,重新平定了龟兹城,让西域的情况转危为安。 李世民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的怒火也彻底没了 。 再考虑到郭孝恪这么多年也不容易, 确实为国家立下了不少功劳 。所以在这之后,李世民仍是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后来到了唐高宗即位之后,更是完全恢复了郭孝恪的官职和爵位 。

        郭孝恪的故事,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但他的影响,却并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彻底消失 。

        郭孝恪之所以会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本人自视过高,听不进他人的劝告 。 而他的这个性格,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 。 郭孝恪有两个儿子, 长子郭待诏,已经随郭孝恪战死于西域 。 但是次子郭待封,还活得好好的 。罄吹搅李治在位期间,李治认为他是名将之后,还对他重点栽培,让他逐渐成了唐朝的高层将领 。

        但李治万万没想到,他的提拔,后来却给唐朝埋下了一个重大的隐患 。

      image.png

        在郭孝恪战死二十多年之后, 高原上的吐蕃政权,已经彻底崛起,甚至开始威胁到唐朝的边境安全 。所以,公元670年,李治任命唐军名将薛仁贵为主帅,郭待封为副帅, 统领十万唐军,前往高原教训一下吐蕃 。 

        唐军进入高原之后,最开始的时候,一路势如破竹, 根本没有任何阻力 。当时的薛仁贵, 甚至已经打算一路打到拉萨, 彻底解决吐蕃问题 。但就在这个时候,郭待封的自大性格, 却开始坏事了 。 郭待封认为,自己是名将之后, 战功卓著,不愿屈居于薛仁贵之下,更不愿听从薛仁贵的命令 。

        此后,薛仁贵让郭待封负责押送粮草, 负责保护唐军的补给 。结果,郭待封因为不愿听从号令, 指挥军队押运补给的时候,行动迟缓, 脱离了大部队 。此后,吐蕃军队抓住机会,偷袭郭待封,一战毁了唐军的补给 。 没了补给的薛仁贵,自然再也打不过吐蕃,最后只能兵败大非川 。 

        大非川之败,对于唐朝和吐蕃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 唐朝再也无法压制吐蕃的崛起,吐蕃也不再惧怕唐朝,终于酿成了后来吐蕃彻底崛起,多次攻破长安的结果 。

        纵观郭孝恪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 郭孝恪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本人运气确实足够好,再加上时代的特殊机缘,最后成了一代名将 。但其本人的能力,相对来说,其实是很有水分的 。

        如果郭家父子能够认清自己,听从别人的劝告,估计也就不会酿成后面的大祸了 。

        郭家父子的故事, 也带给了我们一个示: 听人劝吃饱饭,这个道理真的是不是乱说的 。不管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 都不可能永远做出正确的决定 。所以,适当听从他人的建议,认清自己, 真的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闽ICP备2021012398号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