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源出
蒋(Jiǎng蒋)姓源汉比较纯正,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之后,以国名命氏 。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罄唇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 。”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 。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滨 。2、出自其他少数民族中有蒋姓 。如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此姓 。
得姓始祖
蒋伯龄 。据《元和姓纂》中记载,将氏出自姬姓,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 。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今河南省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世称蒋伯 。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蒋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 。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 。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重庆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 。┖铒、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 。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 。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 。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 。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 。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 。捍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 。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 。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 。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 。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 。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啻诵眨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
堂号
乐安堂:蒋姓出自姬姓,是周王朝的后代 。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今河南省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建立了蒋国 。春秋时蒋遭楚灭,伯龄的子孙即以国名为姓,称蒋氏 。罄醋铀镏杏腥饲ㄔ诶职玻ń裆蕉省邹平),并在那里发展为望族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 。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死后一定成神” 。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了国都 。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览,果然看到了死去好久的秣陵尉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就在钟山上给他盖了庙,专门派人奉祀他 。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西汉时蒋诩忠于汉室,王莽篡汉后要他做臣子,他坚决不干,就被王莽杀害了 。光武帝中兴汉室后,蒋诩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个儿子都封为侯 。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此外,蒋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居易堂”、“亦政堂”、“慎枢堂”、“乐安堂”等 。
宗族特征
1、天下无二蒋,蒋姓来源比较纯正 。2、蒋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3、历史上蒋姓人材济济,若星汉灿烂 。4、字行辈份断则有续 。如据《灰汤蒋氏支谱》载,湖南宁邑蒋姓一支字行为:“际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国泰民,安湘启祖传嗣广,英贤恒守应昌荣 。”续修派语字行为:“原泉资必达,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业,诗书建大名 。”
【蒋姓宗祠通用对联】
〖蒋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侯世泽;三径家声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汉·蒋诩,隐居故里 。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 。
山亭世泽;玉渚名流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周·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 。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
为社稷器;具文武才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三国·蒋琬随刘备入蜀,诸葛亮称其为“社稷器,非百里才” 。亮卒后,代为丞相 。下联典指三国·蒋济,有文武之才 。
钟山留祀;竹径初宾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东汉·蒋子文,孙权为其立庙,封蒋侯 。下联典出汉·蒋诩归乡里,于院中辟三径,足不出户,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
铜符鼎峙;玉笋联班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汉·蒋满,与其子蒋万同诏征见 。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 。”即下诏以蒋满为淮南相,以蒋万为弘农守 。
〖蒋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山亭绵世泽;荆渚颂名流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 。下联典指宋代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
四封花色丽;三径竹阴清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蒋沇 。下联典指汉·蒋诩 。维新浑祖烈;有谷裕孙良 。——蒋祥墀撰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蒋祥墀撰湖北省天门市蒋氏宗祠联 。
〖蒋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蒋衡撰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蒋衡撰书联 。蒋衡,金坛人 。
〖蒋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花色遍四封之丽;竹阴留三径之清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蒋沇,兄弟四人均为才吏 。下联典指汉·蒋诩 。
赋秋河而得丽女;过清溪又访小姑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蒋防 。下联典指东汉·蒋子文妹 。
邦显碧岩三绝画;廷锡集成万卷书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明代画家蒋时行,字邦显,尝筑憩神楼于碧岩,三年不下,所绘《真武像》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 。下联典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万卷 。
松竹犹存三径菊;公琰自非百里才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蒋诩 。下联典指三国蜀大司马蒋琬,字公琰,孔明称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
蜀中曾继如龙相;湘上今传伏虎名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蒋琬祠联,祠祀蜀汉名臣蒋琬 。
祖德绵长肇东汉;宗功久远靖西陲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砀山县蒋祠村蒋家祠堂联 。
高洁天然飞石鹤;钟灵毓秀潜元龙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周春秋时蒋国国君蒋子涵 。
〖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玉笋民班,丰姿可爱;琼花直谏,赤胆堪嘉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咸通进士蒋凝,风姿美,号水月观音。下联典指明代御史蒋瑶 。
廷诏待颁,文经武纬;宗祧克肖,子孝孙贤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1) 。
廷材建乐安,万古诗书铭美;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2) 。
绍禄游泰和以开严庄,名扬吴郡;仲南还湘乡而归曲靖,德盛楚邦 。——佚名撰蒋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南省沙溪蒋氏宗祠联 。
蒋翊: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以廉直名,王莽执政,告病返乡,终身不出 。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 。罄慈嗣前选叭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
蒋植:清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作有杂剧、传奇16种 。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
蒋伊: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
蒋仁:清代篆刻、书法家。名泰,字阶平,后因于扬州平山堂的“蒋仁”古铜印改名仁,字山堂,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省杭州人 。其篆刻以丁敬为宗而能自出新意、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为人奏刀,流传作品不多 。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 。
蒋子文:三国时广陵(今扬州)人,汉末为秣陵尉,追逐强盗至钟山脚下,战死 。东吴初年,有官员看见蒋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马、手执白羽扇、侍从左右跟随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样,皇帝于是为蒋子文立庙堂,并将钟山改名蒋山 。白马村、蒋王庙遗迹留作为地名,就保存至今 。
蒋士行:明代画家,浙江省长兴县人 。善图绘,新画的真武像尤为独绝,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 。
蒋士铨: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号定甫,或自署离垢居士 。铅山(今属江西 。┤ 。清代诗人、文学家、戏曲作家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他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著有《忠雅堂集》等 。
蒋廷锡:江苏省常熟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进士出身 。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 。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 。还撰有《青桐轩》、《秋风》、《片云》等 。
蒋百里:名方震,号澹宁,浙江省宁海人,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 。一生精心研究军事理论及世界军事状况,著述宏富 。军事著作有《国防论》等,有《蒋百里全集》传世 。
蒋介石:名中正 。早年入保定军校学习,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笤谏虾>营交易所失败,投靠孙中山。1924年,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蒋介石表示拥护,得到孙中山信任派去原苏联学习 。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6年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顿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乘机取得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 。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党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掌握了军政大权 。1948年他召开国大会议,通过宪法,他被推选为总统 。1949年冬,他率领国民挡部分高级官员和残余部队退至台湾 。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 。蒋经国:又名建丰,俄语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早年留学苏联,1949年去台,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主席,1978年任“总统” 。1988年1月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我国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