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传奇私服

        曲氏

        分布地区

        郡望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陕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晋昌郡: 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 。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 。 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安康郡:  即金州,古地名,  西魏始置 。 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

        历史来源

        「曲」源出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 以地名为氏 。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 这位王子叫叔虞 。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个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罄从指奈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来自鞠姓。鞠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黄帝有后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 弃之子不窋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 。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鞠姓 。以名为姓 。

        得姓始祖

        曲沃桓叔。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 。 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 。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 颇得曲沃国民拥戴 。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 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 。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 。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  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 。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 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 。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 。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 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 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 。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 。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 。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 。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 甘肃、 河北、山东、北京等地 。 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  广西、广东、 云南等广大省份 。 清康熙年间以后, 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 。 子孙遂留居当地 。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 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 。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

        家族名人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