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奇私服

                宁氏

                分布地区

                济南郡——汉代设置 。治所在东平陵(故城在今山东章丘西),晋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 。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章丘、 济阳、邹平等地 。

                历史来源

                「宁」源出

                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宁(Nìng 甯)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 。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 。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源流二,出自姬姓, 来源于封地, 以邑名为氏 。上古周朝时, 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成公, 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Wěi 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 。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 世代相传姓宁 。 据《 元和姓纂》四十六:“甯, 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速生武子俞,俞生殖, 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 。”又《 潜夫论》引《世本》云: “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 。”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以邑为氏 。望出齐郡,又与宁通 。 哄赋桑史记作宁城 。”据此,宁氏发祥于春秋时代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弟,当时被封为诸侯的周文王众多子弟之中,相当出类拔萃。卫武公则为卫国第二任国君,其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812-758年 。 源流三,出自满族复姓所改 。清满族有宁佳氏、 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 

                得姓始祖

                季亹 。宁氏的远沮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 后人称他为康叔 。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今河南省安阳)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成为西周卫国的始祖 。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 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其后裔宁相、宁渝、宁喜等,皆为卫国史籍有名的大夫 。其中一名宁戚者,从卫国迁去齐国的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居 。也当上齐桓公的大夫,后来世代为官 。故宁氏后人尊季亹为宁姓的得姓始祖 。
                堂号
                宁姓的主要堂号有:“齐郡堂”、“达孝堂”、“笃亲堂”、“成德堂”等 。

                家族名人

                宁 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宁 戚:春秋初期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 。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

                宁 越:战国时中牟人 。他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 。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30年,就不用再种田了 。”他说: “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15年,应当有所成就 。”他刻苦读书15年,因为品学兼优,周成公就聘他为师 。终于实现了他的志愿 。

                宁 成:西汉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人 。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严厉 。罄慈喂囟嘉臼保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  无直宁成之怒” 。  蟠枪倩叵缇营,果然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

                宁 玉: 元朝将军,能拉强弓,力大过人,为朝廷立功而当大官,他虽是武将,但很有修养,谦虚待人,深受赞扬 。

                宁原悌:壮族历史上最早的史学家 。钦江县人,出生宦海门第,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 。少年时勤奋好学, 才识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宫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 朝廷内外为之惊异 。武后时授职校书郎,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 。唐景云二年(771年),睿宗的两个女儿入道,要为她们建立华丽寺观,原悌以先朝为鉴,上书力谏,睿宗遂纳而停建寺观 。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 。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他胸怀坦荡, 秉笔直书。玄宗审阅所修史稿,见直书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的事,便晓喻说:“白马求卿, 黄金赎罪,以为如何?”原悌答曰:“周公诛杀管叔、蔡叔,季友鸩杀叔牙,虽然太宗不得已杀掉建成、元吉,这也是他们自取灭亡罢了 。”由是得罪玄宗,被罢官还乡 。

                宁完我:明清之际辽东辽阳(今属辽宁)人,字公甫 。天命年间投后金(清),隶汉军正红旗 。天聪在文馆办事,建议设六部,为皇太极所采纳 。 笠院枚谋幻庵 。顺治元年(1644年)起用为学士,不久擢弘文院大学士。 曾三次任会试主考官,充《明史》、《清太宗实录》总裁官 。十年授议政大臣,次年因争权夺利,排陷陈名夏致死 。笠阅昀闲萃 。

                宁调元:字仙霞,别号大一 。 南省醛陵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 。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更名《 汉帜》) 。 萍例醛起义爆发,回国赶往参加,在岳州(今岳阳市)被捕 。三年后获释,至北京办《帝国日报》 。 武昌起义后在两湖从事革命工作 。民国元年(1912年)在任上海《民声日报》主编,旋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 。民国2年宋教仁被暗杀,到汉口秘密活动讨袁,被黎元洪逮捕,  在武昌遇害 。年40岁 。有《太一遗书)留世 。

                宁协万: 字楚禅,号邦和,湖南省长沙人 。华兴会会员,民国12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国立北平大学教授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辞去职务,编写史料和法学著作 。著有《 国际公法》、《最近政治史》、《 宁卢讲义录》、《现行国际法》、《西征记事》、《柏林旅次》等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