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传奇私服

    符氏

    分布地区

    郡望琅琊郡:秦始皇置 。相当于今天山东省 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

    历史来源

    「符」源出

    符姓人口较多, 当今国内人口约100多万,约占国内汉族人口的千分之六,国外符姓人口约30多万, 约占国外华人的百分之一 。综合符氏约140万人口是当今中国汉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间的姓氏 。在中国13亿人口的大国仅1000个常用姓氏中符姓是靠在前列的大姓 。北宋初年编撰、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的《百家姓》中收集了504个姓氏,这些姓氏是中华民族的常用姓氏 。 它的体例除了四言韵文便于诵记之外,排列先后的一个标志是“大姓望族” 。《百家姓》中符姓也是常用姓氏之一, 亦排列其间 。其中在海南 。 符姓是一个人数很多、影响很大的“大姓” 。在全省姓氏排列中位居第三 。 

    符氏来源

    1.《元和姓篡》: 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笙令, 因为氏 。 琅琊 。《 姓氏急就篇》:符氏, 鲁倾公孙雅 。为秦符令 。因氏焉 。《广韵》:雅仕秦玺令,得氏,琅琊 。宋代欧阳修《符氏族谱》,明代宋濂《符氏世谱记》, 明代丘浚《 世引堂记》,也基本上如上所说 。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源出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玺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职名命氏的 。公元前256年楚国鲁国,鲁倾公的孙子雅在秦国任符玺令, 世人便称之为符氏,因而可见符氏得姓于战国末年,距今约2240年历史 。 “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兵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 玉、铜、 竹、木制成某种形态,再从中间剖成两半, 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的人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吻合,以验真假 。2.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前秦氐族人苻洪蒲氏为苻氏,从草不从竹,其孙苻坚登基称帝,淝水一战兵败后,苻氏后人有的因避祸逐渐改为符姓,所以苻氏后人也融为符氏的一支 。由此可知符姓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姓氏之一 。

    得姓始祖

    公雅 。符姓追根溯源, 是远古黄帝的后裔 。 相传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他的后代便姓姬。据《 元和姓纂》和《姓氏急就篇》载,符氏是姓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残暴的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打败商朝建立周王朝 。周文王的儿子姬旦和孙子姬伯禽的封国就是东方的鲁国,在鲁国传位三十多代,至鲁顷公 。顷公的孙子公雅任秦国的符玺令, 他的子孙便以祖之官名符为姓 。因此说符氏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是真正意义上的黄帝后代 。故符氏后人奉公雅为符姓的得姓始祖 。

    堂号

    琅琊堂:出自战国时期的符家族 。西汉至隋唐他们一直在山东省的诸城、沂、胶南等地繁衍为望族 。这些地方, 过去属琅琊军郡境内,所以,散布于各地放的符氏人家,为了纪念祖先的出处,世代沿用“琅琊”堂名 。此外, 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积善堂”等 。 

    迁徙分布

    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符姓出自姬姓 。符和玺是古代很重要的东西:符是古代君王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作用类似于令箭;而玺是大印一类的东西 。春秋时期,秦国设置有符玺令这一官职,就是专门管理兵玺印的 。鲁顷公的孙子公雅曾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他的后代也以官名作为姓氏,称为符氏,是今天符姓的起源 。符氏世居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市), 后因金人入侵,南迁吴中 。明太祖时迁徙全国各地,如星罗棋布于江苏、  浙江、广东、海南、湖南等地 。符氏始祖秉政公偕始祖母李太孺人自苏州阊门渡江北上,定居于盐之冈门 。自此传至十四世祖公言、振言、盛言、有言四言公又举家迁至钟庄丁港 。再后来十七世祖华年公又迁移到高作王庄,这便是符氏积善堂这一宗支的由来 。符姓入琼(今海南 。┒籍居者计有:元生、有辰、符诸、大本四人 。元生为公雅三十九世孙,原籍河南宛邱,于唐昭宗大顺二(891年),同弟元先,元量入琼 。符有辰为公雅四十三世孙,生于福建莆田 。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入琼 。符大本为公雅五十四世孙,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福建莆田入琼 。符诸为公雅四十三世孙,于宋仁宗康定之年(1040年)由福建莆田入琼 。符氏上海始迁祖,相传于200年前自上海县龙华镇迁至三林塘百曲,后再迁至南汇县龙王庙(今川沙花木乡)镇定居 。现花木乡有符姓人,聚居于龙王庙镇中街和南街……符氏在历史上也是人材辈出,史载南唐赵州刺史符令谦政绩显著,被老百姓称做“良刺史” 。北宋时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大破辽兵于嘉山、阳城,封魏王,加封太师, 辽兵闻其名而丧胆,所以人称“卫符王” 。 一千年前表现得灿烂辉煌的符氏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顶着这份无比光荣的传统,他们的子孙逐渐播迁到其他地方,而且,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 一个个慎终追源, 都未曾忘记他们的老家在河南 。符姓人口较多,当今国内人口约100多万,约占国内汉族人口的千分之六, 国外符姓人口约30多万,约占国外华人的百分之一 。综合符氏约140万人口是当今中国汉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间的姓氏 。在中国13亿人口的大国仅1000个常用姓氏中符姓是靠在前列的大姓 。 北宋初年编撰、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的《百家姓》中收集了504个姓氏, 这些姓氏是中华民族的常用姓氏 。它的体例除了四言韵文便于诵记之外,排列先后的一个标志是“大姓望族” 。《百家姓》中符姓也是常用姓氏之一,亦排列其间 。其中在海南 。符姓是一个人数很多、 影响很大的“大姓” 。在全省姓氏排列中位居第三 。

    宗族特征

    1、符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2、符姓人才蔚蓝,尤多能征惯战之勇将 。3、符姓于宋代以后发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虽进入南方时间不算长,但对南部省份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符姓得姓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5.符家在五代宋初发展到顶峰,是几代皇亲国戚,成为影响百年的大家族 。符姓文化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发展,创立了世界符氏恳亲大会,每两年一度的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为联系海内外符氏宗亲搭建了交流平台 。 2008年在临沂举办的世界符氏恳亲大会,将建设世界符氏大厦,编簒《 世界符氏文化志》:有利于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增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让海外华人和华侨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 。为世界符氏宗亲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当今国外为主及国内拥有40多个符氏宗亲会, 符姓创立了符氏教育基金会,为困难的符氏子女学习深造提供了保障 。    

    家族名人

    符载:蜀(今属四川)人,唐代官吏 。德宗贞元中由荐入仕,辟四川掌书记,历协律郎、监察御史 。工诗,有集 。

    符令奇:沂州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将领 。 初为卢龙军裨将, 后投薛嵩,再事田承嗣,及田悦拒命,被田悦所杀,临刑色不变,卒年七十九 。

    符璘:令奇子,唐代将领 。初为田悦将, 后降马燧, 拜特进,封义阳郡王 。李怀光反,从燧征讨有攻,入朝为辅国大将军 。

    符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将领 。军阀李茂贞养子,茂贞兵败, 降朱温,任右司马 。  勇毅而少谋,每战先发,往往多败 。

    符习:五代时赵州昭庆人 。初事赵王王镕, 镕为张文礼害,习请后赵庄宗击赵讨文礼报冤,庄宗壮之,遣将助之 。 历宣武军节度,以太子太师致仕 。

    符蒙:符习子,五代时官吏 。进士出身,性刚直, 仕后唐为成德军节度使,后事后晋, 累官礼部侍郎 。

    符令谦:符习子,  五代时将领 。有勇力, 以父任为将,官至赵州刺史 。 有善政, 时称良刺史 。

    符存审:陈州宛丘人,五代时将领 。李克用时典义儿军, 性谨厚,为将识机知变 。 破后梁,击辽兵,大小百余战,屡奏捷 。历忻州刺史、安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宣武军节度使,卒于幽州 。

    符彦超:存审子, 五代时将领 。仕唐为汾州刺史,累官安远军节度使 。

    符彦饶:彦超弟,五代时将领 。少骁勇,能骑射, 仕后唐,任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诛叛将张谏,拜忠正军节度使,入后晋拜义成军节度使 。

    符彦卿:陈州宛丘人, 宋初将领 。历事后唐、 后晋,后晋时讨平青州杨光远,移镇许州,封祁国公,又败围阳城之辽军,改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历后汉至后周,累官天雄节度使,封魏王 。入宋,加守太师,后移凤翔节度使 。有谋善战,赏赐悉分给士卒,故人乐之为用 。辽人甚畏之,称为“符王” 。 其女被柴荣纳为继室,册为皇后 。长子符昭愿从宋太宗北汉, 攻辽国,战功赫赫,真宗时任天雄军、刑州二铃辖 。次子符昭寿官至益州铃辖,因凌忽军校,被部卒所杀 。 

    符之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诗人,诗风清峭脱凡, 著有《秋声馆吟稿》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