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源出:来源有三:
1、是战国时期,楚国王室三大姓---屈,景,昭之一,皆为楚国王室分封子孙的食邑地名,后代以之为姓,汉初刘邦将楚国王族迁居中原,现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关中,豫西等中原地区,后来明朝初年,山西的景由朱元璋在洪洞大槐树下集合后迁居全国各地 。2、是景姓,是战国时齐国君主齐景公的后代,以王父名为姓,相传姓景,现主要分布于山东 。三是满族有人改为景姓,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一带 。3、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 。因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 。常见的有帝王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复音姓氏单音化等等 。还有一些少见的改姓现象,即单音姓氏复音化,以及避耻改姓、避嘲改姓等等 。此外,在姓氏发展史上,因音讹与省文也是常见的两种改姓现象 。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后改姓景 。景清的改姓,到底应属于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关文献,有待进一步考证 。
迁徙分布
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菏叶κ⑹逼冢景氏宗人从楚地外徙,流居关中,落户陕地(河南省陕县) 。至晋朝,族氏支分,足迹印于陕西、福建、江苏、湖北等地 。云阳景氏的始迁之祖为景继彰,进士及第,官授常州武进令,时在隋唐战乱之际 。其五世祖审公世居庆州(陕西 。、真宁(甘肃省庆阳)一带 。景继彰赴任江南,偕谏、谆二子同抵衙署(武进) 。继彰病故后,其景谏、景谆二子迫于路途遥远,无法就道返归故里,于唐景龙三年(709年)卜居于丹阳的折柳镇唐兴里 。笕艘虼逯杏械ぞ五口,叩击之,则分别发出“宫、商、角、徵、羽”旋律,其声清脆可辨,铿锵入耳,遂易村名为嘉(佳)井 。由此,景谏、景谆兄弟俩被尊奉为丹阳景姓始祖 。景氏定居丹阳以来,历时达1000余年,按宗支细分为贵一至贵七 。其贵七又分派12支,并有墙、玄,有望等宗支,以大宗统领小支,小支依附大宗,出现了枝繁叶茂的局面 。景氏居住在行宫的景家渡,横塘的大景甲、景巷,陵口的东庄,蒋墅、折柳、窦庄景家村、云阳的景甲村,亦有分布在司徒村、徐巷、界沟、万亩塘、新庙头、张家村、段庄、大上埄、南寺前、长安桥、白塔里、盛墅桥、三里铺、冷家村、东庄铺、卜弋桥、戴庄、留庄、邮塘、柘塘、管庄、梅庄、望仙桥、丁义河、南渚、符城等地 。(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