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传奇私服

            束氏

            分布地区

            郡望河南郡:汉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南阳郡:设置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 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 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大业三年(607年)复置 。 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

            历史来源

            「束」姓氏源流

            束(Shù)姓源流纯正,源出出有一: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 。据《晋书·束皙传》载, 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 。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 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 。到了疎广曾孙孟达时, 自东海为了避王莽之难,迁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 。遂去疋改为束氏, 称束姓,世代相传 。

            得姓始祖

            疎广 。从《晋书· 束皙传》记载考证, 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疎广是后裔 。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孟达, 对王莽篡政不满, 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 。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束氏后人奉疎广为束姓的得姓始祖 。

            堂号

            束姓的主要堂号有:“河南堂”、“南阳堂”、“补经堂”等 。

            迁徙分布

            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束姓起源于古代战国时,和颐姓等一起派生出的,当时属于皇家姓氏 。当时齐国有一个疎姓家族,很昌盛,他们是束姓最早的起源 。罄吹搅宋骱菏保博士疎广是当时有名的贤大夫,他就是齐国时候疎族的后代 。他的曾孙叫孟达, 为了避王莽之难,从东海一带迁居到阳平(今山东省境内, 一说迁居到河北省沙鹿, 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 。迁居以后,就去疋改疎姓为束姓, 世代相传, 是为今天束姓的起源 。束姓主要分布在江苏镇江和射阳一带, 沐阳也有小部分,江阴也有一分支 。

            【束姓宗祠通用对联】

            水防熄火;自俭代租——李文郑撰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人束庄,任万州知州时,境内多发生火灾,他组织民众筑水渠、断火道,预防了火灾 。下联典指明代丹徒人束清, 洪武初年任万载知县,清廉而俭约,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赋,他甚至变卖自己的衣物代人交, 深受百姓爱戴 。

            境皆熄火;民颂长生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人束庄事典(见上) 。下联典指晋·束皙为邑人祷雨, 三日而雨降, 民怀其恩,歌之曰:“何以酬之,报束长生 。”

            补经世泽;知足家声 。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束氏宗祠“补经堂”堂联 。

            〖束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广徵博士传名远;万载县官享誉高 。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晋文学家束皙,字广徵,元城人 。博学多闻,少游国学,作玄居释以拟客难, 张华见而奇之,召为椽 。笞佐著作郎,撰《 晋书.帝纪》十志,迁博士 。下联典指明代万历载知县束清的事典 。束清,丹徒人 。性廉介,“民右逋租自鬻衣带以代偿,其爱民如此 。”

            后人犹钦酹月图;先辈早辨汲冢书 。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元代画家束遂庵,合肥人 。善画山水,有《君山酹月图》等传世 。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束皙 。太康时,汲郡人盗发魏襄一墓,得竹书数十车,盖魏国之史书,皙得观竹书, 随疑分析,皆有义证,迁尚书郎 。蝌蚪文, 指古文“汲冢书”,束皙最先辨识无遗 。

            勤民至甘霖之沛;好学作补亡之诗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内指晋·束皙事典 。

            〖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诚感神明,咸歌黍稷之盛;才储博洽,独识蝌蚪之文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西晋文学家束皙事典 。束皙,字广徵,元城人 。 上联讲束皙博学多闻,少游国学,作玄居释以拟客难,张华见而奇之,召为椽 。笞佐著作郎, 撰《晋书·帝纪》十志,迁博士 。 下联说束皙在太康时,汲郡人盗发魏襄一墓,得竹书数十车, 盖魏国之史书,皙得观竹书,随疑分析, 皆有义证, 迁尚书郎 。蝌蚪文, 指古文“汲冢书”,束皙最先辨识无遗 。

            遵太傅嘉言,知足轻财无耻辱;仰尚书博学,  随疑分释阐精微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埭南街束氏宗祠联 。上联典指西汉兰陵人疏(疎)广,字仲翁,精通《春秋》, 被征为博士,后任太傅;他侄子疏受任少傅 。五年后, 他对疏受说:“知道满足而不受辱,知道止步而没危脸 。 不离开这里(指朝廷)恐怕会后悔 。 ”于是二人同时辞官归家,也不置田宅, 有人劝他为子孙考虑,他说:“贤而多财,会损伤其智慧;愚而多财, 会增加其过错 。”下联典指西晋元城人束皙,字广微,博学多闻,历官著作郎、博士、尚书郎 。当时,汲郡出土魏襄王墓中竹书数十车, 他与荀勖、卫恒等人加以整理,随疑分释,著成《 汲冢书》七十五篇 。

            家族名人

            【束皙】晋朝哲学家,研究四书五经,读得书多, 见多识广,被朝廷请去做官,官职叫著作郎 。 那时从古时墓葬中出土了一些竹简,束皙加以解释,人人佩服 。

            【束清】明朝的好官,在洪武年间被派去做知县 。那时战乱刚结束,束清体察民间疾苦,节约用公家的钱,千方百计让百姓安居乐业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