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源出
冀(Jì)姓源出有二:1、出自以国名为氏 。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遂成晋邑 。罄晋国大夫郄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 。他的子孙以封邑命姓,称冀姓 。
得姓始祖
冀芮 。冀姓是唐尧的后代,得姓于春秋时期,是一个以国为姓的姓氏 。冀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地理名词,古代九州中就有一个冀州,领域就在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以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 。冀国大约是3000年前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由唐尧后裔所传 。到了春秋时期,冀国被晋国所灭,唐尧这一支后裔,依照当时的习惯,就以国为姓,称为冀氏。当年冀国的国都,就在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县东北一处叫冀亭的地方 。冀国灭国后变成了晋国的一个邑,后来被晋君封给大夫冀芮,冀芮的后代子孙,后来就“以邑为姓”而姓了冀 。这在《路史》上有记载,说唐尧的后裔有冀氏 。而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晋国大夫冀芮,食采于冀邑,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冀为氏 。望族居于渤海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沦县一带 。故冀氏后人尊冀芮为冀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西周时有冀国(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 。另外,春秋时期,冀附属于晋国,晋国大夫谷芮被晋王封在冀,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氏 。冀姓中人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上佳的表现 。譬如,北周冀 。“性沉谨,善隶书”,因功累迁昌乐郡守及湖州剌史,为官每年以清约恬静自处,而且前后年所历俱有政声;金代诗人、尚书省都事冀锡;明代理学家冀亭;现代政治家冀朝鼎等,都为冀姓名人 。
堂号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 。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 。他在为官期间,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
【冀姓宗祠通用对联】
〖冀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渤海;姓启冀国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冀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
作清静吏;留端恪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阳邑人冀携,字僧携,性情沉稳谨慎,擅长写隶书,又善于模仿他人字迹,曾奉文帝命令仿写魏帝敕书 。历官襄乐郡守、湖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昌乐侯 。为官廉洁而清静 。所到之处,颇有政声 。下联典指明代益都人冀练,字纯夫,嘉靖年间进士,由长安知县升任户部主事,因耿直很久不得升迁,神宗时官至户部侍郎 。以清廉勤奋著称,死后谥端恪 。
〖冀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著作擅词坛之誉;太原蜚循牧之声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事典,下联典指汉·冀简事典 。
〖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善画工诗,弱冠有声太学;研经穷理,壮年传名濂溪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金代进士冀禹锡,字京用,龙山人 。幼聪慧,工诗善画,弱冠有声太学 。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 。正德举人,师王守仁,主讲濂溪书院 。
声著湖州,雅持清约恬静;书编冀子,足征学识文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冀 。字僧 。阳邑人 。善隶书,特工模写,与真无异 。罄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 。性廉静,所历颇有声 。下联典指唐代学者冀重事典 。清代刑部主事 。
以谏享誉;北周骠骑将军,持廉闻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刑部主事冀如,广平人 。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工部尚书,以所谏多切时弊闻名 。下联典指北周骠骑大将军冀 。字僧 。阳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