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传奇私服

      荆氏

      分布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 。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广陵邑 。秦朝时期置为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 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 。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 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隋朝时期改为江阳, 治所在今扬州 。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 。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广陵并入江都 。

      历史来源

      荆(Jīng )姓源出

      1.源于芈姓, 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2.源于芈姓,出自为居于秦国的楚氏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所改,属于以国名为氏,或避讳改姓为氏 。3.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

      得姓始祖

      熊绎 。根据《通志· 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 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 。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 。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 。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荆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七位,人口约二十八万三千余,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7%左右 。当代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六:十六位 。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荆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 山西、河南、 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4% 。 其次分布于: 河北、吉林、山东、陕西、 辽宁、江苏等地 。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吉林大部、河北:西南、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和东南、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重庆北端,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以上,最高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47%的荆姓人群 。 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南、陕西北部和西南、晋冀鲁辽大部、吉林南端、河南北部和东部、 江苏西北、安徽北部、鄂渝中部、湖南北段、四川东北,  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5%--0.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4%居住了大约36%的荆姓人群 。

      今黑龙江省的兰西县、齐齐哈尔市、 五大连池市、哈尔滨市,河南省的洛阳小浪底市、巩义市、 郑州市、延津市、焦作市武陟县、新乡县、开封市、南阳市、 漯河市舞阳区、平顶山市,山东省的莒县、龙口市、聊城市莘县、淄博市桓台县、蓬莱市、临沂市、枣庄市、莱阳市、潍坊市高密、东营县、菏泽市、金乡县、 临清县、聊城市、 威海市石岛、日照市岚山区,吉林省的长春、延边地区、白城市,河北省的沧州市、泊头市、黄骅市,山西省的阳泉市、 平陆县、 临猗县、 永济市、太原市、 石鹿县、 朔州市, 陕西省的安康县、杨凌县、洛川县,辽宁省的沈阳市、 抚顺市、丹东市、 鞍山市,江苏省的徐州市、 镇江市、沛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 重庆市的合川县,湖南省的辰溪县,湖北省的麻城市,安徽省的涡阳县,内蒙古自治区, 上海市,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荆氏族人分布 。

      堂号

      广陵堂: 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 
      邠庆堂:宋朝的将领荆嗣,累立战功 。宋太宗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 。宋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 。他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北 。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笃庆堂”、“保庆堂”、 “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筇谩薄“永恩堂”、 “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

      家族名人

      荆轲:(?~公元前227年),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
      荆: 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 。 ┤ 。他擅画山水, 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 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 。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荆嗣: 宋代名将,累立战功 。 历官天武军校、 田重进部将, 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 。真宗时,为邠庆、 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 未尝败北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