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私服

                  仲孙氏

                  分布地区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 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 其“高阳”即指该地区 。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 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 。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 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 。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

                  历史来源

                  仲孙(Zhòng sūn)姓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鲁桓公姬允的次子,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 。2.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仲孙湫,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仲孙湫,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 。

                  得姓始祖

                  庆父(姬庆父、姬共仲、仲庆父、 孟孙氏)、仲孙湫(姜湫)、 仲由(姬仲由、子路) 。  据《 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鲁公子庆公之后 。庆父曰共仲,故以为仲氏。为闵公之故,讳杀君之罪, 更为孟氏,亦曰孟孙氏 。”由此可见,仲孙、孟孙,乃至仲氏、孟氏,原来统统都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 他们的始祖,便是春秋时代鲁国公子庆父 。 追本溯源,他们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据考证,庆父是当时鲁庄公的弟弟,在廷上大权在握,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罄绰匙公去世,其子般当立, 可是庆父却不喜欢般, 就把般杀了,改立闵公 。然而,闵公被立之后,表现却不合他的意,于是他又遣使卜弑闵公于武阁 。 当时的鲁国就是他一个的天下 。他的部分子孙“以王父字”和后代的“孙”合而姓,称仲孙氏。春秋时代的鲁国在今山东省境内 。故仲孙氏的得姓始祖为庆父 。
                  迁徙分布

                  仲孙氏复姓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位门阀,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 。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仲是“老二”的意思,古人兄弟中老儿的姓名中常用“仲”字(老大多用“伯”,老三、老四多用“叔”,“季” 。)相传奚仲的后代名仲,他的后代就有以仲孙氏为姓的 。春秋时,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字共仲,人称孟孙氏,又号仲孙氏(他的后代因此也有了两种分支,各为孟孙氏及仲孙氏) 。如此称呼是为了表示对鲁桓公是皇族之后的尊重 。又有宋庄公,其子字仲,后世也有因他而姓仲孙的 。 还有少部分仲孙的姓,是来自孔子的学生仲由的后代 。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 。

                  堂号

                  高阳堂:以望立堂 。
                  干礼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获,陪着鲁昭公到楚国访问 。他因病不能相礼,就把礼讲给鲁昭公听 。他将死的时候,召集各位大夫说:“礼是人的骨干,没有礼就不能立在世上为人 。”仲孙氏因号“干礼堂” 。

                  家族名人

                  仲孙湫:春秋时齐国人, 事桓公为大夫 。
                  仲孙蔑:即孟献子 。春秋时鲁国人 。时称贤大夫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