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郡:汉济阳县在今河南省兰考东北,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 。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
「长孙」源出
长孙(Zhǎngsūn长孙)姓源出有二:1、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为拓跋氏所改 。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莫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平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相,封为上党王 。拓跋嵩因有功于魏,世袭为王族大人 。孝文帝时,以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2、出自北魏之前有长孙氏 。据《汉书·艺文志》和《孝经》上记载有长孙顺“长孙氏说”二篇,西汉时期已有长孙氏 。
得姓始祖
长孙顺 。关于长孙氏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是如《通志·氏族略》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上记载所言,长孙氏出自北魏皇室的沙莫雄,因沙莫雄是南部大人,号反正跋氏,又是拓跋圭的长子,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二是《汉书·艺文志》上记载有长孙顺,认为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氏 。总之,长孙氏的得姓历史在2000年上下 。长孙氏后人尊长孙顺为长孙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长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古代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王族中有一位叫拓跋嵩,因为功劳大,朝廷封他为王族大人,这个封号可以世代承袭 。到了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孝文帝在位时,孝文帝向汉文化学习,将拓跋姓改为元姓,孝文帝的姓名叫元宏。而拓跋嵩的后代,就改姓为长孙,意思是王族长门的子孙,这个姓和王族大人的封号也相呼应 。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省ㄌ瘴鞅保一说河南省兰封东北)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长孙氏望出济阳郡 。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
堂号
霹雳堂:隋朝时候,长孙18岁即为司卫上士 。突厥南侵 。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 。突厥怕他,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故长孙氏的堂号有“霹雳堂”之称 。
长孙晟:字季晟(552-609),长孙无忌之父,隋朝洛阳人 。自幼习武,年18岁为司卫上士 。拜为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敌称他的马声与弓声为“霹雳闪电”,闻风丧胆 。终为右骁将军 。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601年-636年),长孙晟之女 。她曾协助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 。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劝其提倡节俭,重视法制,信用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及宠爱 。尝采“古夫人善事”,编写了《女则》10卷,现存诗《春游曲》一首 。
长孙无忌:字辅机,长孙晟幼子 。唐朝洛阳人,唐太宗皇后之兄 。博涉文史,有谋略 。从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迁吏部尚书,封为齐国公,又徙赵国公、太子太师,后为高宗时辅政大臣,进授太尉,兼修国史 。笠蚍炊愿咦诹武则天为后,被放逐黔州,自缢身亡 。撰有《唐律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