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变传奇私服

      慕容氏

      分布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 。秦、汉沿之 。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

      历史来源

      姓源出处
      1.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 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 。  罄茨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2.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3、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氏 。 4.源于鲜卑王朝的赐姓,宇文泰建立西魏,主张恢复鲜卑化,要求所属的汉人将领大臣改用鲜卑姓, 慕容在三十三姓之内, 后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带头恢复汉姓, 并允许所有汉人恢复汉姓,但仍有部分汉人仍用鲜卑姓,另外自称鲜卑后人的西夏王朝也曾赐汉人功臣慕容姓。

      得姓始祖

      单于 。根据《三国志· 鲜卑传》中提到, 汉桓帝时, 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居慕容寺 。 而从《 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时期, 部族首领高辛氏的后裔,建立鲜卑国,单于自称“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 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称为慕容氏 。历史上的鲜卑族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 。慕容氏的发源地和老家便在这里, 故慕容氏后人奉单于为慕容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慕容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二十八位 。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据传中古代部落首领高辛氏的后代居东北夷,三国时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至辽西建国,号鲜卑,在涉归做单于时自云:“慕二仪(古指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 因此以慕容为姓 。 在汉桓帝时,鲜卑分而治之,分地中,东,西三区,中部由柯最阙统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为慕容 。相传莫护跋在棘城北建国时, 很喜欢北方汉人当时很流行的步摇冠(带有坠饰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 。 鲜卑人因此戏称之“步摇” 。而由于语音与慕容相似, 后即讹传为慕容 。他的后人就将错就错,将部落改称慕容 。西晋时,慕容氏建立燕国,正式以慕容为姓 。而东晋十六国时,燕国曾鼎盛一时,在北方建有前燕,后燕, 南燕,西燕等国,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广泛地流传 。 

      家族名人

      慕容皝:字元真(297-348.10.25),小字万年, 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是鲜卑族领袖慕容廆的第三子 。咸和八年五月甲寅(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 。六月,慕容皝嗣辽东郡公,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统治辽东 。337年十月,慕容皝称燕王,前燕帝国建立 。慕容皝汉化较深,崇尚儒学、喜好文籍,设东庠(学校),以大臣子弟为官学生 。

      慕容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名将,大臣 。字玄恭 。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人 。鲜卑族 。 前燕主慕容皝之子 。智勇兼备, 善于用兵 。从15岁起随父征战,临机多奇谋,常获胜 。

      慕容垂:又名慕容霸,前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 。十六国后燕创建者 。384-396年在位 。字道明(326-396),鲜卑族,昌黎棘城(辽宁义县)人 。原为前秦大将,苻坚惨败于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即图恢复燕国,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 。

      慕容冲: 西燕威帝慕容冲(359-386),小字凤皇,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公元385-386年在位 。鲜卑人 。前燕帝慕容儁之子, 慕容暐之弟 。前燕时期慕容儁在位时曾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