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变传奇

      归氏

      分布地区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 下辖十二县 。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 。

      历史来源

      归(guī)姓源出
      1.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  属于以国名为氏 。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在归藏国当部落首领(今湖北秭归),即大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归藏君 。其后,黄帝之后代归藏君世守归藏国,遂以“归藏”国名为姓氏, 称归藏氏,后逐渐又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归氏、藏氏,世代相传至今, 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2.源于归姓,出自春秋时胡子国国姓, 属于以国姓为氏 。

      得姓始祖

      归藏君、胡子豹(归豹、豹归)、貀君(貀归) 。

      迁徙分布

      归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 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八十八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七十一位门阀,望族出京兆 。 归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归氏源出姬姓,相传黄帝为皇帝之前,曾被封在归藏国(今湖北省秭归县),后来又改封在有熊国 。 而黄帝有一些子孙却仍留在归藏国,他们就以“归藏”国名为姓,后逐渐又简化成了“归”单字,称为归氏 。另一支归姓来源于春秋时代的胡子国(今安徽省埠阳市),国姓就是归氏, 虽然后来胡子国被楚国并去后,一些国人为了纪念胡子国, 仍以国姓为姓氏,称为归氏 。据《通志·氏族略》载:“左传,胡子国, 姓归,为楚所灭,后以为氏 。”归姓望出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 。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 。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南阳市新野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钦北区、南宁市武鸣县,广东省的广州市, 江苏省的苏州市、常熟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德清县、海宁市,上海市嘉定区,陕西省的乾县,台湾省等地, 均有归氏族人分布 。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

      字辈排行

      广西钦州归氏字辈: “泰德凤喜成朝国胜新世龙宗品大荣(树)昌发达振家声” 。

      家族名人

      归融:唐氏归崇敬的孙子,也当兵部尚书的高官 。归家爷孙三代都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当时为佳话 。而且归融当官特别出色,他为人正直, 不怕权贵,秉公办事 。他写得一手好文章 。
      归有光: 字熙甫(1507-1571),明代昆山(今属江苏 。┤耍人称震川先生 。嘉靖进士,官南京太仆寺丞 。长于散文,反对王世贞等“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与王慎中、 唐顺之、 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 。 其文朴素简洁,甚受当时人推重 。有《震川先生集》 。 
      归昌世:字文体(1574-1645),号假庵,归有光之孙,明代原昆山人,移居常熟(今属江苏 。。 传世作品有崇祯五年(1632年)作《渭水清风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十四年(1641年)作《风竹图》轴,藏广州美术馆;《竹石图》轴,款署:“劲节含香锋, 高标近碧霄 。 敉扫飞叶,拾得凤凰毛 。归昌世为君甫兄 。”现藏故宫博物院;六年(1633年)作《 墨竹图》卷藏常熟博物馆 。著有自订诗十卷,杂文百篇 。
      归庄:清初文学家 。一名祚明(1613-1673), 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桓轩,昆山(属今江苏 。 ┤ 。归有光曾孙,明末复社成员 。善书画,能诗文 。 《万古愁》为其所作 。文集已佚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