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开一秒传奇

        方氏

        分布地区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 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

        历史来源

        「方」源出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出自方雷氏。 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 称方雷氏, 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方姓,到了西周宣王时, 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 。 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 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 。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

        堂号

        河南堂、敦叙堂、 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 榴耕堂 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 阳牧亭、 光远堂、光堂,正学堂,朔源堂 。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方姓活动于河南, 但一直不活跃 。直到西汉末,方姓东迁安徽北部后,开始发达起来, 形成了大族 。唐朝时,方姓已经分布于中原、 华东和江南各地 。 唐宋时期,方姓的足迹出现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清初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 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 。 当时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 。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省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 二省的方姓占方姓总人口的12% 。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 赣、皖、湘方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方姓大约有4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 。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 方姓人口的增长几乎停顿 。当时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这二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福建、湖北,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 。浙江为方姓第一大 。  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6% 。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迁移 。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 。 

        当代方姓的人口已达到410多万,为全国第六十三位姓氏, 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方姓人口由44万增到430万, 增长了近10倍 。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河南三 。 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北、辽宁、福建、湖南,这五省又集中了33%的方姓人口 。 安徽为当代方姓第一大 。 居住了方姓总人口的15% 。全国形成了豫鄂皖浙、闽粤两块方姓聚集区域 。 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方姓是东部、东南、云南地区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在皖苏大部、沪浙赣闽、台湾、河南东南、湖北东部j广东东部、广西南部、云南大部、辽宁西部,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7%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2.5%, 居住了大约57%的方姓人群 。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和南部、湖北西部、重庆北部、 湖南北部和东南、广东中部、海南大部、 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西北、甘肃西南部、辽宁大部、黑吉东端、内蒙古东南,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一0.4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2.7%,居住了大约20%的方姓人群 。

        家族名人

        方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诗经》中《 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 。恭贺用语"望隆方叔",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

        方逢辰:宋代状元 。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祐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 。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 《格物入门》等书 。

        方回: 安徽徽州人 。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 反映民众疾苦 。著《虚谷集》、 《桐江集》、《 桐江续集》, 《 碧流集》、 《续古今志》,《 颜鲍谢诗评》等 。 

        方维夏:革命烈士,教育家, 毛泽东的老师 。 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总务厅厅长、 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兼司法部部长等职 。1936年因叛徒告密被杀害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