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开一秒传奇

              元氏

              分布地区

              湖南郡:汉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 。

              历史来源

              「元」源出

              元(Yuán)姓源出有五:1、 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 以地名为氏 。3、出自拓跋姓, 为鲜卑族的后代,至北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 4、 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 。5、 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 。

              得姓始祖

              元铣 。此支元氏元氏出自商末贤人元铣,根据《姓氏五书》上的记载, 商朝帝乙废太子弃要立受辛即纣王为帝位的继承人,太史元铣据法极力反对,因此商代就已经有了元氏 。元氏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 由以上的分析看来, 我国的元氏, 虽然头绪众多,但仍可归划为两大主流:一支为汉族的周文王之后,一支则为后来被汉族所同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他们的最初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 。 这一点,从历史上许多元姓名人的籍贯,也可以猜得佐证,譬如,唐代的大诗人元稹与名臣元结,就全是河南人 。此支元氏奉元铣为元姓的得姓始祖 。

              拓跋珪(北魏道武帝)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黄帝昌意少子悃, 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得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 。笮⑽牡鄹奈元氏 。自是拓跋降为庶姓 。”另据《 北史·魏本纪》、 《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 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 。鲜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 。淝水之战后,拓跋珪(字涉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先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后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 。共历17帝,  171年 。故此支元氏奉拓跋珪为元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元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根据清代学者张澍著《姓氏五书》上说:“帝乙废弃立受辛, 太史元铣据法力争,是商代即有元氏 。”到周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卫国又分别出现两支元姓;南北朝之际,改姓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三支以上 。我国的元氏可归划为两大主流:一支为汉族的周文王后,一支为后来被汉族所同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他们最初都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活动 。根据《风俗通》上说,起源于春秋时期,元本来是一地名,是魏武侯的公子元的邑,他的后代称为元氏 。这支元氏出现于距今2000年以前春秋的魏国,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所建 。当时的元氏邑,据考证就是今河北省的元氏县 。该地即是这支元氏的最初发源之地 。还有一支元氏是少数民族的后裔,根据《 魏书·高祖纪》的记载,这支元氏是鲜卑族的后代,在汉末的魏晋之后,我国南北分立,拓跋氏雄峙北方, 建立了北魏王朝,传到孝文帝时,崇尚汉族文化, 于公元496年下诏改姓元氏,并且迁都到洛阳 。元氏的最初发祥地,是在黄河域的河南、河北两省一带 。望族居于河南郡, 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市,此外, 湖南、 江西等地也有元姓家族的分布 。

              家族名人

              元勰:字彦和, 献文帝第六子,孝文帝之弟 。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转中书令, 改封彭城王 。宣武永平元年(508年)被杀,追赠使持节、 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司徒公,谥曰武宣王 。其年十一月六日葬于长陵北山 。

              元稹:字微之 。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 。元和元年, 对策举制科第一 。 任左拾遗 。早期反对权贵宦官,但后转而依附宦官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乐府,两人齐名,世称元白;诗称元和体 。著有《元氏长庆集》100卷, 今存60卷 。所作传奇《会真记》,记张生与崔莺莺之事,为后来《西厢记》所本 。终年52岁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