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职业传奇

              炮弹命中率太低真的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吗
              2015-11-26 15:07:28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至于其失败原因, 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像林则徐这样有眼光有魄力的英雄也无力回天,同时,也和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有很大关系,中国在武器上吃了亏 。

                不过, 对于远去的历史,除了从大节上进行把握,还要从细节上深入了解,尤其是当事人的回忆录和笔记, 能从技术上揭开这场战争胜败的原因 。当时负责广西防务的梁章钜,就对清军为何失败进行了军事技术上的探讨 。 

                为何清军这边的火炮敌不过英军的火炮呢?梁章钜先列举了战争中火炮的损失情况,他做了一个统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各省的火炮约有两千多座,不算少了 。然而,在虎门、 厦门、定海、镇海、 宝山、镇江失陷后,以上各处所属的每个省份损失火炮四百多座,其中被英国战舰夺走一千五六百座, 八成是被掠走了 。其实,英国人愿意掳走火炮,说明这些火炮还是管用的 。那为什么失败呢?

                梁章钜作了冷静的分析: 不是威力不足,而是命中率太低 。他举例说, 在厦门一战中,清军开炮二百余发,只有一发击中英国军舰,正好打在火药舱上,“大艘轰裂沉海”,一艘大军舰爆炸起火,接而裂开、沉没, 英军撤退 。仅仅打中一炮就能击退敌军,如果命中率再高一点,则战果更为乐观 。

                他又举例定海之战 。1841年9月26日, 英军进攻舟山群岛,当时的总兵葛云飞等主持防御 。清军开炮数百发,只有一发命中敌舰,击中的是火轮头桅,导致英军舰只倾斜,一时撤退 。一炮之威居然如此,可惜没能连续发威,梁章钜感叹:“数百炮仅得一炮之力 。”因此,梁章钜说,“但使炮发能中,则我炮亦足破夷” 。 

                炮弹成功案例

                在清朝炮台与列强舰队作战的历史当中,也有成功的案例,如1859年的大沽口之战就是典型 。

                那一年,英法驻华公使乘坐所谓换约舰队从上海沿水路北上,这次的舰队比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舰队强大得多,包括一艘巡洋舰和13艘炮舰,行驶至大沽口时, 无视主权硬闯,主持大沽口防务的僧格林沁下令炮击英法舰队, 结果击毁英军战舰3艘, 英海军伤亡四百六十余人,英海军司令贺布还受了重伤 。

                这是中国近代御侮的第一次大胜利,估计清军在此役中的命中率已经大为提高,战斗力大为提升, 当时梁章钜已去世,如果泉下有知, 得知这个战果,一定会含笑 。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和英国的火炮,到底有没有技术上的差距?这是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本文不下结论,但梁章钜作为亲历人,其经验之言应该还是值得借鉴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闽ICP备2021012398号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