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拍拍部落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评价
战役意义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胜败原因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虽然三人在官渡之战中都没有封赏的史书记载,但并不是所有的功勋都要立刻获得封赏。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荀攸又在文丑追击曹操之时,献策辎重饵敌之计,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文丑。又在粮食将尽之时,建议攻击轻敌的韩猛,劫军粮、烧辎重。
2、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3、后来,适逢“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于是,许攸投奔曹操。许攸透漏出乌巢为袁绍囤粮之地,应当速速烧掉袁绍军粮。曹操依计而行,深夜直奔乌巢,放火烧粮,最终,使袁绍不战自败。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历代评价
官渡之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
同时期的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作为曹魏大臣的刘放评价:“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曰:“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醿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今日不胜,后何望!土山地道,不可当。卒胜大捷,震冀方。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
北魏时期的大臣卢渊评价:“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
宋朝理学家范浚认为官渡之战是以奇取胜,“曹操与袁绍相持官度百余日,操顺而绍逆,故操军虽不敌而不为寡,然卒所以胜绍者奇也。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粮运,操自将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此曹操之用奇也。”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在这个时代中,两位女性角色窦怀贞和太平公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详情
孙思邈,字元晖,唐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的医学成就和智慧,不仅在当详情
扁鹊,古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最详情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的医学成就和智慧,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详情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的医学成就和智慧,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详情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努力。详情
在中华养生文化史上,孙思邈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千年的光芒。他的养详情
裴旻,唐代著名剑客,被誉为“剑圣”。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尊称为“画圣”。详情
裴旻,唐代著名剑客,被誉为“剑圣”。他的剑法以轻灵、矫健、多变著称,成为后世详情
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裴旻,唐代著名剑客,以剑术高超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裴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裴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裴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裴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裴详情
安重诲,唐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传奇一生充满了荣耀与挫折。他出身于详情
安重诲,唐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详情
安重诲,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权力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详情
太平公主,唐朝皇室的一员,因其美貌聪慧而闻名于世。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详情
窦怀贞,唐朝最后一位女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她的结局却是悲剧性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其结果导致了阿根廷的失败。本文将探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主要讲了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双方是汉详情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7年。这场战役的双方兵力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拍拍部落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渡渡鸟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详情
封神榜是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化详情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一个是南方奠定的政权,一个是北方奠定的国家。他们之间详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朝末年各种问题缠身,早就已经没救了,那么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详情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以古代长安城(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拍拍部落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为什么马姓和赵姓不详情
中华风水文化博大精深,那么老古话说的“门口不放三物,院内莫栽三树”是什么意思详情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详情
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以为古代皇帝喜欢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那么详情
李贽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当时引起了详情
李贽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当时引起了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陈维崧,字伯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词,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