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传奇私服

      "

      古代十大狐狸精

      "

      在中国历史上,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女子,她们有的才华出众, 有的相貌倾城倾国,而在其中有一些却是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勾引男人的“风骚”、“浪荡”、“无耻”的女人 。把历朝历代搞的灭朝灭国不在少数 。而今天我们要来列举的就是其中的十大代表人物 。在现在的狐狸精已经是褒义了,是指那种凤眼微挑,身材极佳,体态婀娜,有生活情趣的女子,爱穿蝶袖衫, 眼神极为媚人,说话嗲声嗲气的 。另外看起来也很桃花,还有狐性女子的聪慧与狡黠 。

      古代十大狐狸精

      红颜多祸水——中国历史上十大狐狸精

      一、妹喜

       

        古代蒙读物《 幼学琼林》中,就迫不及待的对孩子进行“警惕狐狸精”的教育:“三代亡国,夏妺喜,商纣以妲已,周幽以褒姒。”据此, 把夏末帝桀的妃子妺喜,称为“千古第一狐狸精”,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她一手毁掉了圣君启建立的夏朝。

        总结一下,第一,桀很喜欢妺喜,常常把她抱在大腿上 。这对一国之君,成何体统!第二,妺喜爱听撕裂丝绸的声音 。这是浪费民力,不可原谅!但是,这两件事情, 到底是小事,最要命的是,妺喜竟然颇有丈夫气概, 桀很听她的话 。女性,尤其是出色的女性, 借助男性的宠爱,取得权力,无疑损伤了全体男性统治者之间的共谋关系,所以有龙逄之死和伊尹之去,天下叛之, 桀就倒霉了 。不过最后和他共患难的, 还是妹喜 。“与妺喜及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 。”

        其实,夏王朝并未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只是中原地区比较大的一个诸侯国而已 。 桀娶有施氏之女妺喜, 是一种政治的联姻 。 罄此却背弃了盟约,导致妺喜和有莘氏部落首领伊尹联合,灭亡了夏朝 。

        与伊尹比而亡夏,这个“比”字,细推有趣 。说文“密也, 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也就是密谋之意 。可是依据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考“比”字的本形,是“从两人屈体相暱”, 一前一後,或是一人用身躯包住另外一人 。又尚书有“比顽童”, 可见这个“比”,到底是什么 。有此暧昧,  妺喜也不枉当了狐狸精 。

        这两种说法竟然是完全对立的 。一说桀宠爱妹喜而亡,一说妹喜失宠而亡夏 。恐怕后一种更接近真相 。只是不管那一种,罪孽都是女人来担 。这,就是男人书写的历史 。【查看详细……】


      二、妲己

       

        如果说,妺喜是千古第一狐狸精的话,那么,妲己就是狐狸精的典范了 。比较一下史料中的记载就可以发现,妲己和妺喜的故事非常相似 。 《国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完全就是末喜亡夏的翻版 。事实上,夏朝并无文字记载,很多史实都已经湮灭,甚至套上后代的史事 。比如酒池肉林的传说,桀纣都有 。 

        妲己的故事其实已经囊括了后世女祸文学的基本模式: 第一, 她是灾异的化身 。第二, 她是忠臣的最大敌人 。第三,  她陷害和地位和道德都比她高、却不如她受宠爱的嫡室 。

        分析一下这一模式是非常有趣的 。这其实是上古时代就有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阴阳学说的产物 。 英雄和忠臣所代表的,是阳性的力量;狐狸精所代表的, 是纯阴性的力量 。《 易》中,非常强调阴阳的消长带来的动态平衡,阴性力量的增长被视为一种不祥之兆 。这从十二个“消息卦”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尚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

        狐狸精是善于变幻的、不可知的、具有邪恶力量的 。它的出现无疑损伤了本来作为阳性主体的君主的美德,破坏了他和阳性力量之间的同盟关系 。 妲己要剖比干之心而食之,就是一种“掠夺”阳性力量的表述 。同样的,姜皇后代表的是平衡的、屈从的、温和的阴性力量 。她陷害姜皇后,就要破坏阴阳之间和谐的表述 。【查看详细……】


      三、褒姒

       

        褒姒是最无辜的狐狸精 。 “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襃姒”,孔子感慨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后世礼法制度之楷模、八百年赫赫之圣周, 据说就是被她的笑容给断送的 。褒姒的故事甚至不必后世来加油添醋 。

        剥掉那些神神鬼鬼,褒姒只是一个可怜的弃婴和女奴,因为美貌,被族人当作赎罪品捐给昏君的(有趣的是,三代狐狸精在这点上很相似:昔夏桀伐有施, 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苏, 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 。大家觉得她是不是该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很愉快?她肯定是不愉快的 。她没有办法反抗命运,但是她还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她天天崩着一张脸 。 周幽王偏偏出尽百宝要她笑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女人是不该笑的,因为笑是性感和诱惑的标志, 有淫荡和罪恶之嫌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应该对女人保持高度的警惕!男人除了享用女人的时候,恨不得所有女人都是苦苦的生,惨惨的死,早早打发进祠堂的灵牌里最安全 。

        狐狸精褒姒有一个参照物, 就是圣女息妫。楚文王灭息,掳息夫人,息夫人生了堵敖及成王,可是从来不对楚王说话 。“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国破家亡的罪孽, 总是要女人来担 。息夫人无声的抗议, 尚且要引得后世文人口水津津,责怪她怎么不干脆死了算了,襃姒, 又怎么能不成为女祸的代称,口诛笔伐的对象?老杜《北征》就一本正经的写:“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表扬玄宗能杀掉杨妃呢 。

        还是李商隐咏杨妃的《华清宫》说得解气:“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褒姒地下有知,一定也是露出烽火台边那个轻蔑的笑容 。一部只许女人哭,不许女人笑的中国历史,是多么荒唐啊 。 笫懒恼里面那只可爱的小狐狸精婴宁,不是也被逼得把天真烂漫的笑容全部收起来了吗? 【查看详细……】


      四、夏姬

       

        夏姬堪称最出色的狐狸精 。有谁像她那样出身高贵,风情万种,年已四旬仍然颠倒众生 。“三为王后,七为夫人, 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呢?甚至她的女儿,也继承了她的美貌和邪恶,嫁给叔向,生伯硕而亡羊舌氏。古今中外的狐狸精, 怕只有海伦才能与之媲美了吧?

        夏姬之事,诗咏之, 史载之 。夏姬是郑穆公姬兰之女,嫁与夏御叔为妻(夏御叔是陈国之宗室), 故称夏姬 。生子徵舒(子南) 。 御叔早卒 。子南为陈灵公之大夫 。夏姬通于陈灵公及孔宁、  仪行父,日夜于株林作乐 。诗经· 陈风中有《株林》一诗讽之: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 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 朝食于株 。 

        夏姬归巫臣,是成公二年之事,离株林时代,已过了整整十年,即使我们以她13岁成婚,14岁生下儿子来计算,此时她已过40了 。巫臣以10年之力,终于把夏姬娶到了手,甚至不惜丢弃地位官职,还连累了家人,和父母之邦斗智斗力,也真是少有的异数 。

        这一切,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爱情想象力之贫乏,和色情的想象力之丰富 。西方人将爱与美联系在一起,东方人则将美与恶联系在一起 。所谓“甚美者必有甚恶”,一切“不合乎逻辑”的感情,就是妖,就是怪 。夏姬美到了极处,就必定要带来极大的罪恶和灾难 。还是回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国人太喜欢这种善与恶的二元对立 。于是, 美, 就没有容身之处了 。【查看详细……】


      五、六赵飞燕赵合德

       

        如果谁有耐心去统计一下在古典诗词中提到的历代狐狸精,赵飞燕出现的频率一定不会低于前三名 。一说起辉煌的中华文化,总是以汉唐为代表,而一说起中华美人,总是先想到汉宫飞燕, 唐宫玉环 。 她们还合起来组成了一个成语——环肥燕瘦,把天下美人包罗其间了 。她的妹妹赵合德,知道的人反而少些 。然而, 历史的真相是:赵飞燕甚至算不上狐狸精, 真正的狐狸精是赵合德 。

        宫闱血腥争斗,无奇不有,弑父杀子决非异闻,但是亲手掐死自己襁褓中幼子,自甘绝后的,似乎只有汉成帝这个缪种 。须知中国文化对子嗣的重视达到了宗教般的虔诚,历代帝王尚且要扯着“广求嗣继”的遮羞布来掩饰自己的贪淫 。而蛊惑他做这种禽兽不为之事的,就是赵合德 。冲着这一点,她无疑也是个狐狸精 。

        还有班婕妤。刘骜这家伙的后宫里居然既有绝代狐狸精,又有绝代才女,真是明珠投暗!班婕妤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 长信宫赋》和托名她所写的《 怨诗》,成了“秋扇见捐”的典故,我就不饶舌了 。其实,赵飞燕得以享此盛名,和班婕妤也有很大关系 。自从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传统后, 中国士大夫们都惯以妾妇自居 。班婕妤美貌、贤德、才华无一不缺, 却怀信佗傺,抑抑而终,  可不就是失意文人的写照?前面已经说了, 狐狸精文学一大特征就是鲜明的善恶对立,美貌、贤德、多才的班婕妤,自然是只有更加美貌,但是邪恶、出身卑微的赵飞燕的绝佳对立面了 。 骚人们写了无数凄凄惨惨的宫怨诗, 绝对不是同情无辜少女们的命运, 而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 为什么怀才不遇呢?君主不能了解他 。 奸臣陷害他 。就好像班婕妤被赵飞燕陷害一样 。于是赵飞燕艳名和骂名通过班婕妤被扩大了 。

        回头来讲赵氏姊妹 。 许后和班婕妤出身高贵,赵飞燕却是宫人之子,阳阿公主家的舞女,成帝微服出行时,“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 。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 ”赵飞燕以巫蛊陷害许后, 终于当上了皇后 。 然而“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 。 ”也就是说, 皇后是当上了,皇帝却很快对她失去了兴趣,得宠的反而是她的妹妹赵合德 。成帝死,赵合德自 。赵飞燕因助立哀帝, 被尊为太后,哀帝死后,王莽终于充当狐狸精杀手,逼死了她 。这一对姊妹罂粟花,先后凄惨的凋谢了 。

        后世演绎的赵氏姊妹加强版挺多,托名刘歆实为葛洪所作的《 西京杂记》: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 。但昭仪弱骨豊 。 尤工笑语 。二人并色如红玉 。为当时第一 。皆擅宠后宫 。 ”换成现在流行的说法,飞燕是个骨感美人,而合德是个肉感美人——当然不是肉弹型的 。老祖宗的审美观,认为骨架小 。肌肤丰匀的女子最美 。飞燕走路像模特,合德谈笑像明星: 各擅胜场 。 

        这就是飞燕能作掌中舞、随风飞去的掌故 。从此后,被无数诗人们反复的吟唱过 。值得一提的还有北宋秦醇的《赵飞燕外传》(见于《青琐高议》) 。此篇素材主要来自《外传》,而杂取《汉书》和《西京杂记》, 又加入自己想象 。鲁迅先生说“其文芜杂, 亦间有俊语” 。文笔逊色于《 外传》, 但也有自己特色 。 比如形容赵飞燕行步“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又形容合德入浴“兰汤滟滟,昭仪坐其中,若三尺寒泉浸明玉” 。入浴争宠一节,显然受《外传》启发 。不过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啄王孙”的宫廷斗争上,狐狸精的魅力自然不如《 外传》了 。 此外还有题为《昭阳趣史》的白话小说,把飞燕、合德写成燕精、 狐精转世, 文笔极差, 情节恶俗,不值得污耳目了 。 【查看详细……】


      七、甄氏

       

        魏文昭皇后甄氏进入这个狐狸精名录, 一定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然而她的风流妩媚, 非但辉映当时,纵使放眼古今,也不能不列诸前茅 。蓬莱文章, 建安风骨,如果没有了甄氏的美貌来相衬托,该减了多少风情啊 。 

        甄氏从小是个聪明而安静的孩子 。魏书就详载了她许多美德 。不过魏书每有溢美之词, 不可尽信 。然而大体可知, 甄氏恪守妇德,孝敬长辈,和睦家庭,还表现出非凡的智慧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载,当时天下兵乱,饥民都拿出金银珠宝来买谷物, 甄家殷实, 多有积谷(古时大户人家往往积谷而不积金, 防饥防盗),趁机赚了不少 。年仅十余岁的甄氏,对家人说: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 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 又左右皆饥乏, 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家人都认为这主意很好,就听从了她 。可以说,这个行动,既符合儒家道德,也使他们家族避免了被剽掠的厄运 。 

        什么样的女子, 在惊怖颤栗之中,披发垢面之际,仍不能遮掩她迷人的气质,绝代的风华,使人一见不能自已呢?这两段描述, 《魏略》胜于《世语》,“以头伏姑膝上”无疑比“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更能显出她的宛转娇柔,可怜可爱 。

        “人生若止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使者持践阼不久的文帝曹丕的诏命,来到邺城,赐夫人甄氏死,将她草草埋葬 。此前,延康元年(公元220年), 曹操死,曹丕袭爵,南征,把甄氏单独留在邺城,也就在这一年, 他篡汉建魏,改元黄初 。山阳公,也就是逊位的汉献帝,战战兢兢地把两个女儿献给新帝,与“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很能理解,曹丕不愿意把皇后的名分授予失宠了的甄氏,但是甄氏大约也想不到, 她淡淡几句怨言, 竟然招来了杀身之祸 。

        乖巧到无可挑剔的甄氏却有一件风流遗事, 那就是和曹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爱纠葛 。传说曹植向曹操请求娶甄氏,曹操却为曹丕迎娶了她,使二人抱恨终天 。甄氏死后,曹植入觐,曹丕看到他,有点悔意, 把甄氏的一个枕头赐给了他 。曹植行至洛水, 恍惚如见甄氏,遂写下了《 感甄赋》, 后被明帝改为《洛神赋》 。  【查看详细……】


      八、 羊献容

       

        倾城之恋 。 公元319年,身着盛装的羊献容, 从使者手中接过皇帝刘曜的诏书,被正式册立为“赵”皇后 。这一刻,她一定有点恍惚 。 她也许想起了五废五立的坎坷经历,想起了金墉城里朝不保夕的岁月,想起了洛阳城破被掳时的惊恐羞辱……她一定很难相信自己竟会有这样离奇的命运: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曾为两国皇后的女人 。所以,在晋怀帝继位后, 她被尊为“惠皇后”,而前赵给她的谥号则是“献文皇后” 。

        一个女人的美甚至可以超越岁月风霜 。 这一年,羊献容已经三十多岁了 。她享尽刘曜的千般宠爱, 并先后为他生下三个儿子刘熙、刘袭和刘阐 。刘曜因为她的缘故, 甚至不忍换他喜爱的前妻卜氏之子刘胤,而终以她的孩子刘熙为太子 。 如果不是刘曜败于石勒之手,代有中原的将是她羊献容的子孙 。这无疑是在南渡的晋室脸上刮一记响亮的耳光 。

        羊献容这狐狸精之佼佼者由此得以在历史上留下她的声音 。一般来说,讲史小说往往借一点历史的因头,添加很多佐料,使之更活灵活现 。 可是《南北史演义》《两晋秘史》等,羊献容的形象反而逊色史书 。小说作者对羊献容的理解远远不如史官——或者他们根本不敢去想 。所以只淡淡扫过一笔,把她写成一个献媚取宠的不要脸的女人 。

        张爱玲在小说《 倾城之恋》的结尾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 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 。 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 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 。”让我们学着她调侃一下:洛阳城的陷落成全了羊献容 。 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 【查看详细……】


      九、十宣华夫人与萧后

       

        群居的动物,像狮子,常有一雄性首领 。它负责群体的安全, 也享有最大的权利,比如,占有众多母狮 。 母狮在狮群中比较稳定,一个狮群往往包含好几代的母狮 。然而狮王的地位并不稳固 。气势汹汹的外来雄狮,或者狮群里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雄狮——可能就是它的孩子——会向狮王发起挑战,试图取代之 。经过一番激烈厮杀,落败的一方能够拖着残躯逃走已然侥幸,更多时候,无论对挑战者还是卫冕者而言都是不成功便成仁,别无选择 。

        改朝换代一旦成功,新狮王随即担负起了守卫领地的责任,它也顺带继承前狮王的一班“妃嫔” 。它的首领地位可以保持几个月到几年,直到下一个挑战者出现 。 

        人类的改朝换代比之并无多少新意,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是几千年不变的规则,不过是更加奸诈、残忍和血腥罢了 。连带对前朝的“继承”也惊人的相似——前面说了,篡位者必然要将“胜朝”妃主作为战利品纳入后宫的 。

        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父死子续、兄死弟续,血亲之间婚姻继承被视为理所当然 。《旧约》中记载犹大次子俄南不愿与寡嫂他玛为哥哥留下后代被上帝所恶而死去,他玛干脆扮成妓女与公公犹大同寝,生下了双胞胎(赫赫有名的大卫王即其后代,犹大就成了以色列十二支派始祖之一) 。真相大白后,犹大承认自己的不义,因为他没有让小子示拉再娶他玛,才使他玛出此下策 。可见古以色列民族对后裔的名分的看重,此类承续是合乎道德的 。

        男人争权夺利那点烂事, 总是要女人跟着付出代价 。多数被“继承”的柔弱女子有什么能为?苟且求生而已,还要被后世的道德家口诛笔伐 。隋文帝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陈氏,就是被“双重继承”的不幸者 。她背上恶名,大抵不是出于自己心愿,而是被迫当了一把狐狸精 。

        杨广的皇后萧氏,遭遇隋唐之际惊心动魄的动荡岁月,很无辜地被史家及小说家硬生生弄成了狐狸精 。 萧后的命运和隋朝的命运紧紧相连,不能不先提一提杨广其人 。纣之不善, 不如是之甚也 。隋代这短命王朝,还来不及完成修史的工作 。原始资料《大业起居注》等在战火中散佚很多,据说魏征在《 隋书》编篡工作完成后,又把手边的资料付之一炬。《隋书》编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以隋的灭亡来提醒唐太宗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同时也要确立本朝“正统”地位, 难免对杨广大肆抹黑 。

        小说家笔下,萧氏和李世民还有一场有趣的交锋 。《 太平广记》引《纪闻》,贞观之年,天下富庶,唐太宗请萧后来看看他的排 。  问和杨广比起来怎么样 。萧氏不肯说,还拍马屁:“彼乃亡国之君,陛下开基之主,奢俭之事,固不同矣 。”李世民非问不可,萧氏才说,隋宫烧的是沉香木,挂的是夜明珠, 不像你们用膏油点灯,烟气熏人 。末了加一句“然亡国之事, 亦愿陛下远之”,骨子里无非是破落户对暴发户的傲慢 。最妙的是李世民的反应:“太宗良久不言,口刺其奢,而心服其盛 。”这当然是掰的,不过掰得真是生动 。

        《隋炀帝艳史》对萧后同样下了大笔墨,不过主要集中在隋朝灭亡之前 。把她作为后宫之主,又要讨好风流皇帝,可是眼见杨广左拥右抱,终究不免喝醋,喝醋时还得顾及自己身份体统, 那种“妒不得、不妒亦不得”的处境和心态如在目前 。她和杨广少年结发的情分,写来也有几分动人 。 【查看详细……】

      结语

      随着封建社会的颠覆,作为狐狸精载体的女人们不再从属于男人 ,她们的地位改变了,狐狸精也迎来了对自身定义的革命 。如果说, 上述先狐之所以成狐,是因为形式逼人,为了生存而成精没有选择的话,那么现代化了的狐狸精们则完全是出于让生活 变得更美好, 拥有的物质更富足的目的去练仙的 。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