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SF

    "

    宋朝皇帝列表

    "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 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 。笃冢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 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但是两宋时期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对外交流频繁, 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两宋亡国都是因为宋徽宗与宋度、理两帝宠幸奸臣所造成的 。徽宗宠六贼,度、理二宗则宠贾姒道 。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宋代历代皇帝生平介绍

    宋朝皇帝顺序表

    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 宋仁宗赵祯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 宋徽宗赵佶 -- 宋钦宗赵桓  --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昚 --宋光宗赵惇

    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恭帝赵隰 -- 宋端宗赵昰 --宋卫王赵昺

    宋太祖赵匡胤简介 建立了宋朝,大宋第一位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 祖籍河北涿州 。 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 。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 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

      人物生平

      赵匡胤,河南洛阳人 。出身军人家庭, 北宋开国皇帝,军事家 。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 。祖籍河北涿州, 父亲先后为后唐、 后晋、 后汉的军官 。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 。 笏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 。 周世宗柴荣时, 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殿前司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 。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 。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

      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ㄖ菔校┯腥死淬昃┍ǜ嫠担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 。笾芊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 。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 。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 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 愿请点检做天子 。”众将又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 。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 。

      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 。  笾艽蟪己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 。走到半路,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 。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 。正月初五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 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 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 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 后蜀、 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

    ...查看更多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毁誉参半的北宋第二位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 在位共21年, 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 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

      人物简介

      赵光义(公元939-997年):即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乂,建隆元年改为赵光义,为宋朝第二任皇帝 。

      他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蠼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 。开宝九年(976年),太宗把这天定为“乾明节”;淳化元年(990年),又改为“寿宁节” 。属猪 。起初,太宗之母杜太后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 直到太宗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 街巷充满异香 。

      宋太宗从小聪颖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 。太宗22岁时, 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封为晋王,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 。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 。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 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 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 。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 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州, 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 。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 。因此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 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 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 执政措施, 还得从他的继位说起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赵光义根本是与大宋皇位无缘的,但最后却是他继承了他哥哥的遗产 。这一特殊的继承结果对大宋朝的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点甚至在太宗个人的性格、 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 

      太宗于开宝九年十月二十一日(976年11月15日)—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2年 。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癸巳(997年5月8日),太宗驾崩于万岁殿,殡于殿之西阶,庙号太宗,群臣上谥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十月十八日己酉,葬太宗于永熙陵(今河南巩义西村镇滹沱村东北) 。

    ... 查看更多

    宋真宗赵恒简介 守成可称道 亦做过不少荒唐事

      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 在位二十五年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 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 。历史上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真宗后期,以王钦若、 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 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

      人物简介

      赵恒(公元968—公元1022)北宋第三代皇帝, 史称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 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 。最初并非皇位继承人 。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后来患有精神 。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 。太宗再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早逝 。赵元僖死后,太宗才立三子赵德昌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剑伤再次复发而驾崩, 赵德昌继位为帝, 改名为赵恒,是为宋真宗 。 宗室谱名赵德昌,太宗继位后改名赵元休、 赵元侃 。

      继位前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 曾任开封府尹 。曾用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在咸平年间,治理有方, 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的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于距首都汴[biàn]京(今河南开封)三百里外的澶渊(今河南濮阳县西), 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向辽进贡白银三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为“岁币”,来换取与辽之间的和平, 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chán]渊之盟” 。此后, 宋辽均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养民生,北宋也逐渐进入经济繁荣期 。笃谝酝跚杖簟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 。 公元1021年,宋真宗病 。戊午日,命太子赵祯继位,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驾崩于汴京宫中的延庆殿,享年55岁,在位25年,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蔡家庄) 。 赵恒死后谥号章圣元孝帝,庙号真宗 。

      宋真宗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 。

    ...查看更多

    宋仁宗赵祯简介 开创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 初名受益, 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 。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 。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 。罄此湟欢韧菩小扒炖新政”,但未克全功 。 其陵墓为永昭陵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

      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真宗子 。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寿春郡王, 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为太子 。乾兴元年(1022)即位 。

      天圣、明道10余年间,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 。他在位期间,宋代科学文化有一定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尖锐,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皇佑元年(1049)全国军队总数增至140万,达到北宋养兵的高峰 。 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 。官员数目也超过真宗时约一倍 。 康定、 庆历年间,西夏几次大举进犯,宋军都大败,后与西夏订立和议, 每年给西夏大量银、绢、茶 。对辽也屈辱求和,增纳岁币 。农民起义、兵变、少数民族反抗斗争, 一年多于一年 。为了解决统治危机,仁宗曾于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韩琦、 富弼等人充执政,企图对吏治作一些整顿,史称庆历新政, 但很快就取消了 。 仁宗懦弱无能,在位虽长达42年, 却无所作为 。

      不过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

      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 。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 。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 。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 。 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  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

    ... 查看更多

    宋英宗赵曙简介 空有一番抱负却英年早逝的皇帝

      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  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 。 仁宗无子, 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 。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 。1055年立以为嗣 。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 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 。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

      英宗赵曙是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 。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 。嘉祐八年即帝位 。

      生平

      宋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北宋第五位皇帝,濮王赵允让第十三个儿子,天圣十年(明道元年)壬申年正月三日甲戌(1032年2月15日)生于宣平坊宅第〔嘉祐八年(1063年),英宗把这天定为“寿圣节”〕,属相猴 。最早,濮王梦两龙与太阳一起掉落下来,用衣服装住了它们,到英宗出生时,赤光满室,有黄龙在赤光中游走 。英宗于嘉祐八年四月一日壬申(1063年5月2日)—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在位, 当政共计4年 。年号治平:治平元年正月一日甲辰(1064年1月21日)—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 年号使用4年 。治平三年(106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尊号体乾应历文武圣孝皇帝 。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英宗崩殂于福宁殿, 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英宗,群臣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癸酉,葬英宗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 。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 

      英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本与皇位无缘 。作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 应该说,他很幸运 。但不幸的是,他体弱多 。继位之初即大病一 。  而不得不由曹太后垂帘, 后虽亲政,不久便病故,在位仅5年,这在两宋诸帝中也是鲜见的 。英宗同他名义上的父亲仁宗一样,也是一位很想有所作为的帝王,但他近乎偏执地恪守孝道,使得他即位之初便与曹太后矛盾重重 。亲政不久,更是演出了一场震惊朝野的追赠生父名分的闹剧 。等到这场争议得以平息,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于是,振作国势的改革大业只好留给他的儿子宋神宗去完成 。

      父子情深:围绕濮议的角力

      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 。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英宗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再议,也就是待到满24个月再说,这显然是英宗为了减少追封的阻力而做出的姿态 。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韩琦等再次提出这一议题, 于是,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 。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 。 

    ...查看更多

    宋神宗赵顼简介 励精图治却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 。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 。  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 。1067年-1085年在位 。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 。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

      人物简介

      宋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赵顼,原名仲针,宋朝第六位皇帝,英宗和宣仁圣烈高皇后所生长子 。庆历八年戊子年四月十日戊寅(1048年5月25日)生于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 。 神宗出生当天,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聚集成云 。神宗于治平四年正月八日(1067年1月25日)至元丰八年三月五日(1085年4月1日)在位,当政共计18年,年号熙宁: 熙宁元年正月一日(1068年2月6日)至熙宁十年十二月六日(1077年12月23日)、元丰:熙宁十年十二月六日(1077年12月23日)至元丰八年三月五日(1085年4月1日),年号使用17年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戊戌(1085年4月1日)神宗崩殂于福宁殿,享年37岁,殡于殿西阶, 庙号神宗,群臣上谥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乙酉,葬神宗于永裕陵 。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加谥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崇宁三年(1104年)十一月,改谥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加谥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

      政治成就

      灭夏之举

      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 西夏国势日非,宋神宗命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 。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 。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 。 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 。 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夏,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死,享年三十八岁 。 其子宋哲宗亲政后, 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

      用人才

      据《宋史》记载,赵顼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 。

      当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 。

    ...查看更多

    宋哲宗赵煦简介 少有大志,北宋最短命的皇帝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 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 。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 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 。在位15年,享年24岁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

      人物简介

      宋哲宗赵煦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阴历十二月初七(阳历1077年1月4日),9岁时哲宗登基,由高太后执政 。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 。 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 。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 。到了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 。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 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阴历一月十二日(阳历1100年1月23日)病逝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

      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远因 。宋哲宗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

      宣仁高太后对宋哲宗从策立之初,到临终嘱托,都可以说是相当尽心尽责,努力爱护和教育着这个小皇帝 。但哲宗却因这种过分周到的呵护而感到窒息和束缚, 所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便要急不可待地改弦易辙,去实行他所崇敬的父皇宋神宗的变法之政策 。宋哲宗虽仰慕其父的敢作敢为,却比其父的经验和素质都要差,结果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其事业心和实绩,其理想和现实能力,真的反差太大,陷入悲剧而不能自拔 。

    ...查看更多

    宋徽宗赵佶简介 一位投错胎当了皇帝的艺术大师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11子,哲宗弟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 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 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

      宋徽宗(1082~1135)赵佶,中国北宋皇帝, 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 。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

      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 。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 用船运至开封, 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 在位期间, 爆发方腊、 宋江等领导的民变 。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 。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 。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年), 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 。 蟊谎和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位二十六年 。其治国无能, 但艺术才能颇高 。书法称「瘦金体」, 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 《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 。

      宋徽宗的谥号是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真不知道这样一堆充满赞美的词汇,是南宋的礼官们如何想出来的 。乍一看这堆谥号, 不知历史的人,也许出色的皇帝, 但他虽然在做皇帝上没有什么成就,去在艺术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宋徽宗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 他的生日是5月5日, 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 。宋徽宗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 想以此挽回民心 。金兵长驱直入, 逼近汴京 。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 。 ”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 。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 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 。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 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 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 。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 宋徽宗才回到汴京 。

    ...查看更多

    宋钦宗赵桓简介 过于软弱的北宋末代皇帝赵桓

      宋钦宗赵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赵亶,又名赵煊 。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 。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 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 。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 葬于永献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

      基本信息

      宋钦宗赵桓(原名亶、 煊),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和王皇后长子,南宋高宗赵构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孙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于坤宁殿〔靖康元年(1126年),钦宗把这天定为“乾龙节”〕,属相龙 。政和六年(1124年)六月大婚,太子妃为朱琏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 当政共计1年3月,年号靖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26年1月24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 年号使用1年3月 。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庚辰(1156年6月29日)钦宗崩殂于五国城,享年57岁,庙号钦宗,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钦宗于永献陵(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 个人履历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 。 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卓有成效,金兵北退 。 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 。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复来,十一月金兵围困汴京开封, 亲自前往金营议和被扣留 。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灭亡,与徽宗被金废为庶人,四月与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掳北去,先置于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遥远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 。 

      次年金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 。十月, 又将徽、钦二帝发配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北,一说吉林梨树)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此“坐井观天” 。 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 其父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病死 。

      皇统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 已故)为天水郡王, 海滨王耶律延禧(辽末代皇帝)为豫王 。 

    ...查看更多

    宋高宗赵构简介 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南宋开国皇帝,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 。 宋徽宗第九子, 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笠愿畹亍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 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

      简介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 字德基,南宋第一代皇帝 。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0日在位 。年号先后为建炎、 绍兴 。 宋徽宗赵佶第九子, 宋神宗孙子,宋哲宗侄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围汴京,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钦宗命其出使,赵构成功出使,不辱使命 。  笪河北兵马大元帅,有士卒万人 。次年,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尽被虏走, 北宋王朝灭亡 。构在外组织勤王兵马,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高宗 。 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南逃扬州,金人于次年兵锋指向扬州 。三年,自扬州至镇江,再至杭州,又北上建康府(今南京)致书金人,表示愿意削去宋朝国号称臣 。金人拒绝高宗投降,再次南进,“搜山检海捉赵构” 。高宗则自建康而镇江、杭州、越州、 明州、 定海,直至乘船逃入大海 。金人也入海追击, 因遇大风雨且金军不擅长水战,只得作罢 。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旧历十二月,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开城投降,卫士唐琦袖巨石袭击金将琶八未克,被杀死 。 1129年, 宋高宗也曾一度来过金陵,  并改江宁府为"建康府",表示要在这里领导抗金,恢复北宋的河山 。次年四月,金兀术率军掳掠杭州北返,高宗才从温州再度回到越州 。六月,要侍从、台谏、诸将计议驻跸事宜,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以后改元“绍兴元年”(1131年),于当年十月升越州为绍兴府,定都绍兴 。在越期间,先后蠲免绍兴府三县湖田米, 蠲两浙夏税、和买细绢、丝绵,减闽中上供银三分之一,释流以下囚, 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等 。公元1138年定行在临安 。

      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旧历十月死于德寿殿,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三月,葬于会稽宋六陵(今绍兴市郊宝山)之永思陵,谥圣神武文宪孝皇帝, 庙号高宗 。公元1192年(绍熙二年),增谥为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著有《翰墨志》 。《 宋史》有《 本纪》 。 

    ...查看更多

    宋孝宗赵昚简介 被公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 初名伯琮,后改名瑗, 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 。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 。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葬于永阜陵 。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 。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 。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 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 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 。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 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 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 。孝宗自称太上皇, 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光宗与孝宗不和, 长期不去探望孝宗 。 为此, 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 。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

      人物简介

      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出生 。六世祖为太祖赵匡胤的四子秦王德芳 。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由於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没有嗣子, 所以只好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 。《异迹略》记载,宋高宗被宋太祖托梦,称「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 。」故宋高宗过继了太祖八世孙作为养子,并立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但为孟太后被托梦 。

      绍兴三年(1133年)二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瑗, 改贵州防御使 。十二年(1142年)正月封普安郡王 。 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为皇子, 改名赵玮,进封建王 。 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眘 。六月, 高宗禅位,孝宗登基, 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 遂恢复名将岳飞諡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 肃清秦桧馀党,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 但在符离遭遇金军突袭大败 。 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此後双方互有胜负,但金无法越过长江, 宋亦未能渡黄河 。

      宋孝宗被迫於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金世宗签订「隆兴和议」, 次年改元「乾道」 。

      乾道年间,由於没有战事的干扰,加上高宗较少干政, 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 。由於宋孝宗治国有方, 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宋孝宗时有一批宠臣,如曾觌、龙大渊、张说等人,与宦官梁珂等「相与盤结」, 「士大夫无耻者争附之」,被列入《佞幸传》 。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死於德寿宫中,孝宗听闻後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 又表示要服丧三年 。孝宗为了服丧, 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 。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於太子, 太子即位後,是为宋光宗 。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後改名重华殿,继续为宋高宗服丧 。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 。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 。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 孝宗逝於临安重华殿 。 

      人物生平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 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 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 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 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 。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 。 乾道年间, 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 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 。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 

    ...查看更多

    宋光宗赵惇简介 古代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庙号光宗,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

      生平

      宋光宗赵惇,孝宗和郭皇后第三子, 绍兴十七年丁卯年九月四日乙丑(1147年9月30日)生于藩邸宫中〔光宗把这天定为重明节〕,属相兔 。光宗于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1189年2月18日)—绍熙五年七月五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当政共计6年,年号绍熙:绍熙元年正月一日(1190年2月7日)—绍熙五年七月五日(1194年7月24日),年号使用5年 。 庆元二年十月三日,上尊号圣安寿仁皇帝 。 庆元六年八月八日辛卯(1200年9月17日)光宗崩殂于寿康宫,享年54岁,后葬光宗于永崇陵 。十一月十四日丙寅,庙号光宗,谥号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嘉泰三年(1203年)十一月八日壬申,加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 

      人物事迹

      宋光宗赵惇为宋孝宗第三子,为孝宗原配郭氏所生 。郭氏出身名门,为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 。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郭氏共生四子:长子赵愭,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惇,开始封为恭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第四子早夭 。 宋孝宗先立长子赵愭为太子, 但不久后赵愭病死 。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 。但宋孝宗更偏爱三子赵惇,认为赵惇“英武类己”,而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其实就是嫌赵恺窝囊软弱,赵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 。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尚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 。 这样表面的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会有所厌烦 。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 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宋孝宗早日传位 。有一天, 赵惇故意对宋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特地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不过我没有用 。”这弦外之音就是你儿子都已经一把白胡子了,该过过当皇帝的瘾了 。宋孝宗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意,却故作不明白,严肃地回答道:“白胡须有什么不好?刚好可以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 。 ”

      赵惇碰了钉子后,不敢再公然试探,转而讨好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  想靠太皇太后的力量来取得皇位 。吴太后也明白赵惇的心意,曾经向宋孝宗暗示过,但宋孝宗却说太子还需要历练 。这一系列的事件,在赵惇心中留下重重的阴影,从而直接导致他开始疑惧自己的亲生父亲 。

    ...查看更多

    宋宁宗赵扩简介 9个儿子都未成年就夭折的皇帝

      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是中国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 。宋孝宗时被封为嘉王、平阳王 。宋光宗登基后, 赵扩被立为太子 。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 。其统治期间内,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去世后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

      生平

      宋宁宗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 光宗和李皇后第二子,乾道四年戊子年十月十九日〔一说十八日〕丙午(1168年11月19日)出生于恭王府邸〔宁宗把这天定为“天祐节”,后又改为“瑞庆节”〕,属相鼠 。原先,李皇后梦见一个大太阳坠落到庭院里,用手承接它,从而怀孕有娠;直到宁宗出生当天夜晚,祥光绕室 。宁宗于绍熙五年七月五日(1194年7月24日)—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1224年9月17日)在位,当政共计31年, 年号庆元:庆元元年正月一日(1195年2月12日)—嘉泰元年正月一日(1201年2月5日)、嘉泰:嘉泰元年正月一日(1201年2月5日)—开禧元年正月一日(1205年1月22日)、开禧: 开禧元年正月一日(1205年1月22日)—嘉定元年正月一日(1208年1月19日)、嘉定: 嘉定元年正月一日(1208年1月19日)—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1224年9月17日), 年号使用30年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丁酉(1224年9月17日)宁宗崩殂于福宁殿,享年57岁,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二十八日己丑,上庙号宁宗, 谥号仁文哲武恭孝皇帝;三月十三日癸酉,葬宁宗于永茂陵(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宝庆三年(1228年)九月,加谥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

      宋宁宗生於乾道四年(1168年)十月丙午,五年(1169年)五月赐名赵扩 。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封英国公,十二年(1185年)三月封平阳郡王,十六年(1189年)三月进封嘉王 。绍熙五年(1194年)为太子,不久继位 。宋宁宗继位时,其父宋光宗尚在,改太上皇,名义上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实际上是赵汝愚、赵彦逾、叶适、徐谊等朝臣以宋光宗无法执丧为理由, 透过外戚韩侂胄从中连络,获得高宗吴皇后支持所造成的宫廷政变, 逼迫宋光宗让位 。

      宋宁宗继位後,宗室宰相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不和,两者互相争斗 。最後韩侂胄使用「宗室不得为宰执」的祖宗家法,让宋宁宗罢免了赵汝愚,并且将其所提倡的理学称为伪学,对理学家造成了打击,造成庆元党禁 。 这个政策一直维持到1202年, 韩侂胄後悔和叶适建言才解除禁制 。从此成为南宋举足轻重的人物 。 他的地位和权力远高出一般的宰相 。

    ...查看更多

    宋理宗赵昀简介 宋朝血统最不纯正的平民大帝

      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岁 。赵昀,绍兴府人,宋皇室宗戚,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 。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 赐名昀 。宋宁宗驾崩后, 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史称“宋理宗” 。

      宋理宗(1205年出生, 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 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

      宋理宗早期很少理会政事,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 。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 。理宗崇拜理学[1], 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丞相处理,先后有吴潜、丁大全、贾似道等 。

      1259年,蒙古攻鄂州,右丞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1264年逝世于临安 。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 。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 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 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 澄清吏治、 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 史称“端平更化” 。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 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 。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

      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 。庙号定为理宗,原因就在于他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他是理学官学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君主,其庙号可谓实至名归 。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 。但无人应征 。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 。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 。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 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 。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 。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

      宋理宗无子, 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查看更多
    宋度宗赵禥简介 酒色过度而死,中国最好色的帝王

      宋度宗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荣王赵与丙子, 初名孟,又名孜、长源 。 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 。1260年, 被立为太子 。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继位, 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 。宋度宗在位10年,享年35岁,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人物生平

      赵禥是宋理宗亲弟赵与芮的儿子 。理宗兄俩就这一根独苗,但是赵禥天生发育不良 。赵禥的母亲是王府中的一名小妾,因为出身微贱,总受正房夫人的欺负,发现怀孕后立刻被夫人逼服打胎药,谁知胎儿没打下来,还是出生了 。 因为是皇帝近亲唯一的男孩,得到全府上下人的保护,无奈已中药毒,天生体弱,手足发软,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低于正常水平,理宗为他配备了良师,精心教导,仍不能使他开窍,常常把皇帝气得发昏 。 左丞相吴潜不同意让这个弱智儿为大宋天下的继承人,请求另选宗室子弟, 可理宗是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本来就和宋宗室没多大关系,当然不愿意 。贾似道乘机进谗言,将吴潜贬往外地,别人更不敢多言了 。

      人物介绍

      茸诩次缓螅孱弱无能,其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 与妃嫔们饮酒作乐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 “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 耽于酒色 。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 。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赵禥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 。当了皇帝后还是这样 。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 。赵禥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30余名 。即位后, 连批答公文也交给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执掌,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 。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 。贾似道见度宗比理宗还要昏庸,就更专横跋扈,目无天子,稍不加意, 就以辞官相要挟,度宗唯恐他不辞而别,总是卑躬屈膝地跪拜, 流着眼泪挽留他 。特授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许他三日一朝 。罄捶趴淼绞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度宗总要离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 。又为他在西湖葛岭建筑了绝精美的住宅 。贾似道大肆淫乱,至使朝政昏暗 。

      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稳定内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大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 。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包围襄阳,1269年又围攻樊城 。 贾似道却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 。以至襄樊被围攻了三年,形势十分危急 。罄矗度宗知道了,追问贾似道 。贾似道仍然隐瞒真相,说:“蒙古兵已经退去,这是谁造的谣?”度宗回答是一个宫女告诉他的,贾似道就将那宫女杀了 。如此腐朽的统治,使宋朝处于灭亡的前夜 。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 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 。消息传来,贾似道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 。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 。

      人物轶事

      一天,正要举行祭祀大礼,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管皇帝马车的官正是度宗宠爱的胡贵嫔的父亲胡显祖, 胡显祖建议乘小车回宫, 度宗不敢轻举妄动, 说: “先问问贾丞相吧!”胡显祖急于回宫,哄皇帝说:“丞相已经答应了 。”皇帝便匆匆回宫 。过一会, 雨过天晴,贾似道以为皇帝再来主持典礼,才知皇帝已经回宫,顿时大发雷霆: “我身为大礼使, 连陛下的举动都不得预知,不干了!”当即装模作样走出京城 。皇帝苦求几日,贾相仍不理睬,只得将胡显祖罢官,流着泪把胡贵嫔送到庙里罚作尼姑,贾似道这才满意归朝 。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宋恭帝赵隰简介 被忽必烈强迫出家的南宋皇帝

      宋恭帝赵隰(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 。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 左卫上将军等,諡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

      1274年, 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隰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 。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 。 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己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 。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 。 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 。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 不久, 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 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己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 。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 。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隰出城向元军投降 。罄茨纤尾杏嗍屏υ诟=ā 广东抗元, 最后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于还是灭亡了 。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 。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隰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 。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

      后来, 也就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 赵隰知晓自己从前身份, 便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 应是不归来 。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赵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罄幢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赵隰,死时享年53岁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宋端宗赵昰简介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 。

      人物简介

      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音同“夏”古代人名用字),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享年11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 。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长兄, 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相继被俘 。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於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 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 。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 。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

      赵昰登基前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 。 1276年6月14日即位, 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 。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避, 疲於奔命 。他曾逃到南澳岛上,在岛上海滩上开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後又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 现存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纪念宋端宗而建 。 

      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对开海面,「龙舟」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 。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香港大屿山) 。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於几个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

      据宋王台公园《 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 晋国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 葬於今九龙城区, 人称「金夫人墓」,後来在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 「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宋卫王赵昺简介 投水殉国而亡 宋朝最后一个皇帝

      宋卫王赵昺(bǐng)(1272年——1279年),汉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 。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 。1276年2月, 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 。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臣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 。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 。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 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 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 。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 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 。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

      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 末帝等 。

      在深圳赤湾(现属南山区)有宋少帝陵,据说是少帝遗骸漂至赤湾附近,被僧人发现,从其服装上看出是宋少帝,于是葬于此 。1984年蛇口工业区和香港赵氏宗亲会出资修葺扩建了宋少帝陵,现为深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香港也有一个纪念两位宋末皇帝逃难的地方, 叫宋王台公园 。

      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 「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 先溺於水, 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 後来由于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 。

      赵昺,曾先后封为信王、 广王、卫王 。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 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 。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他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冈州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

      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 。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 。 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 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 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 缚上一根根长木 。 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

    ...查看更多

    结语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于公元 北宋皇宫模型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 。北宋皇帝则是指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直至宋钦宗赵桓,共九个皇帝 。南宋疆域公元1127年, 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 。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康王赵构为帝 。  自此,便开始了南宋一百五十三年的统治 。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