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传奇私服

        "

        晋朝皇帝列表

        "

        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晋, 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 史称东晋 。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司马炎出名在一是统一了中国,成为晋朝开国皇帝, 二是后宫妃子超过万人,儿子众多但最终却立了白痴司马衷为继承人,更为他娶了丧门星贾南凤,死后留下烂摊子!还有白痴皇帝司马衷也挺出名了,除了白痴,一生之中三废三立也够传奇的 。 西晋的其他皇帝, 在位时间都挺短的,所处的时代又乱的不得了,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 。 大家都搞不清楚 。东晋的皇帝不够出名的原因是大权往往掌握在外戚和权臣的手里,尤其是从中后期开始,权臣甚至可以任意废立皇帝 。做皇帝的胆战心惊、小绵羊似的,所以出名的都是大臣而不是皇帝 。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晋朝皇帝有哪些,晋朝为何不怎么出名?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 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 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 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 辞郡公和殊礼, 葬于首阳山 。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人物生平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 。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 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 。笕呜┫喔出簿 。

          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 。罅醣甘屏σ殉墒保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 。罅醣赋鋈魏褐型酰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

          建安二十二年, 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 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 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 。226年(黄初七年)曹睿继位, 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 。又任骠骑大将军, 都督荆豫二州军事, 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 。 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 。以后几年, 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 。 其间,  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 。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 。曹睿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并不着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 。249年(嘉平元年),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 。 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 。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其子司马师、 司马昭辅政 。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

          个人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 不久, 转为丞相军司马 。

        ...查看更多

        晋景帝司马师简介 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 。 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 。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

          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即晋景帝,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 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西晋奠基人之一 。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 与夏侯玄、 何晏齐名 。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 累迁中护军 。  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 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 。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 。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 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 命百官推荐贤才, 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 。 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 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 。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 。庙号世宗 。

          战功卓著

          司马师攻项之战三国时期魏正元二年(255),大将军司马师率军击败镇东将军毌丘俭等的作战 。嘉平三年(251),独揽军政的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继掌魏国大权,与曹氏间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 。正元二年正月, 毌丘俭及扬州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文帝司马昭简介 灭蜀汉,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 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 。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 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 。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 。 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 。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人物简介

          司马昭(211年-265年)即晋文帝, 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字子上(《 三国演义》中字子尚),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 。司马懿次子 。 三国曹魏后期政治家和战略家 。

          司马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 。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 。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 。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 。 专揽国政,走向代魏 。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 灭之 。自称晋公 。 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 。咸熙二年,薨 。 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

          传记翻译

          继其兄长

          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马懿杀曹爽, 开始专权国政 。251年司马懿死後,他的兄长司马师继父丞相位,他本人继父晋公位,废魏帝曹芳,立曹髦 。255年司马师死後, 司马昭代替他, 成为曹魏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官为「大将军加侍中, 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256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 。

          寿春之战

          256年,司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反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反叛 。司马昭则率军征伐诸葛诞,与此同时指挥魏军主力包围了寿春的近十八万吴军和叛军,一面设计让他们误以为救兵将至, 不再节约粮食,一面招降瓦解敌军,诸葛诞的部下大量归降,突围攻击魏军防御工事未成,内部矛盾激化,诸葛诞杀文钦,文钦的儿子投降司马昭,绕城劝降,城中将士见文钦的儿子都被赦免, 皆有降意, 司马昭见城上守军都持弓而不放箭, 就下令说可以攻城了,魏军攻入寿春,胡烈临阵斩诸葛诞, 战役结束 。 这次战役吴军直接投入战斗的高达十几万,和诸葛诞的十八万军队相加超过三十万,超过了司马昭指挥的二十六万人,而魏国还要在西部抵御蜀国的进攻,最终司马昭以少胜多,赢得战争 。同时,东吴派文钦与全怿、全端、 唐谘和王祚等领兵救援,趁王基包围圈未完成而领兵进入寿春城 。击败了孙吴营救诸葛诞的军队,司马昭被晋升为晋公和相国 。  司马昭不受 。

        ... 查看更多

        晋武帝司马炎简介 西晋开国皇帝,老婆最多的君王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 265-290年在位 。司马懿孙,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年号泰始 。在位期间, 封同姓诸王, 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 拱卫中央 。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  并废屯田制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 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 并亲身听讼录囚 。但灭吴后, 逐渐怠枵事,荒淫无度 。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

          人物简介

          晋朝的开国皇帝 。 字安世 。幽谖孪(今河南温县西)人 。司马昭长子 。在位二十五年 。曹魏末年,祖司马懿、伯司马师、  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 。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为相国、晋王,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 。在位期间, 惩曹魏无屏藩以致孤立而亡, 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 分润租调而不治吏民,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 。灭吴后,裁减州郡士兵 。 但诸王拥有军队,有的又出镇州郡, 总绾军民,以致司马炎死后,形成割据局面,爆发八王之乱, 而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全国重又分裂 。

          司马炎为晋文帝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文帝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五月被封为晋王太子 。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 。 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大晋改元泰始 。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 拱卫中央 。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 。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 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 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 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还重视法律, 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 。但灭吴后, 逐渐怠枵事,荒淫无度 。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 。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 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 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

          西晋统一全国后,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 。又招募原吴、 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 。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见占田课田制、户调) 。三年,西晋户数上升到三百七十余万,比初行占田制时增加了二分之一 。太康年间(280~289)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司马炎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还重视法律, 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所上刊修律令, 并亲身听讼录囚 。但灭吴后,逐渐怠枵事,荒淫无度,掖庭将近万人 。统治者贪暴奢侈, 上行下效,司马炎去世不久,政局即已不可收拾 。在位年(265-290)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惠帝司马衷简介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白痴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 河内温县人 。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 。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 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 他为人痴呆不任事, 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在八王之乱中, 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 。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 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 。 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 。 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 。307年,惠帝去世,相传被司马越毒死 。 

          人物简介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 。

          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 。 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 。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 。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 。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 。

          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 。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 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

          有一年夏天,惠帝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 。 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 。惠帝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 ”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 “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晋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涂,无怪乎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 。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里,晋朝皇帝司马衷在长安显阳殿因为吃了司马越毒饼而驾崩,终年48岁,被安葬于太阳陵,他的弟弟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即位,改元永嘉 。

          相关事件

          272年惠帝奉武帝命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 。

        ...查看更多

        晋怀帝司马炽简介 无心争权却被送上皇位的皇帝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284-313年),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公元307-311年在位 。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 。初封豫章王, 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 。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 。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 。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 。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 。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

          人物生平

          早年晋惠帝在晋惠帝在位期间爆发的八王之乱中,司马炽并未加入乱事,并且行事低调,不太热衷于交结宾客,爱好钻研史籍 。 司马炽本人并无雄才大略,最初担任散骑常侍,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晋惠帝时,司马炽的散骑常侍也被罢黜,同年四月晋惠帝复位后,改元永宁元年, 炽任射声校尉 。永宁三年(304年)出任镇北大将军,同年被立为皇太弟 。但是立司马炽为皇太弟,是由于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对立之下的结果,其实司马炽本人并没有权力的野心 。

          即位

          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307年1月8日)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 。在此期间, 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 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苟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 。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 。 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 临死叹息: “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 

          被俘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渊之子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祸 。据《晋书》, 晋怀帝被送往平阳, 刘聪对他说: “卿为豫章王时,朕尝与王武子(王济)相造,武子示朕于卿,卿言闻其名久矣 。以卿所制乐府歌示朕,谓朕曰:‘闻君善为辞赋,试为看之 。’朕时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者久之 。又引朕射于皇堂, 朕得十二筹, 卿与武子俱得九筹,卿赠朕柘弓、银研,卿颇忆否?”怀帝回答: “臣安敢忘之,但恨尔日不早识龙颜 。”刘聪又说:“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怀帝答:“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也 。大汉将应乾受历, 故为陛下自相驱除 。且臣家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

          被封为会稽郡公,并被囚禁 。建兴元年(313年)二月丁未(初一)日(3月14日), 晋怀帝在正月的朝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 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不久用毒酒毒杀之,享年30岁,葬处不明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愍帝司马邺简介 投降汉国,西晋王朝名存实亡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 公元313~317年在位 。武帝司马炎之孙,吴孝王司马晏之子 。 

          简介

          晋愍帝司马邺(300~318.2.7), 字彦旗,河内温县人,司马炎之孙,吴王司马晏之子 。 312.10.19被立为皇太子,监国执政,313.6.7正式即皇帝位, 实际在位时间应该从立为太子的312.10.19到出降汉国的316.12.11 。在皇位4年, 投降汉国后,318.2.7为汉主刘聪所杀,终年18岁,葬处不明 。

          年表

          300年, 司马邺出生 。

          311年,刘曜西进,攻陷长安, 杀掉了司马模 。 

          312年九月辛巳,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 。

          313年四月壬申(313.6.7),司马邺即位 。

          注:永嘉五年六月丁酉晋怀帝北掳一直到永嘉七年正月丁未晋怀帝在平阳遇弑,期间的永嘉六年九月辛巳司马邺立为皇太子 。晋怀帝死后,皇太子司马邺又于建兴元年十一月乙末正式称帝 。那么如何界定司马邺在位起始时间呢?永嘉五年六月丁酉,晋怀帝司马炽被前赵的汉军俘虏 。永嘉六年九月辛巳,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 。至此为止,虽然蒙尘平阳的晋怀帝还没有真正死去,但是从永嘉五年六月丁酉到永嘉六年九月辛巳的这段时间,西晋的皇权(或帝位)实际上是悬空的 。换句话讲,从永嘉六年九月辛巳到建兴元年十一月乙末的这段时间内,尽管司马邺只是皇太子尚未称帝,但是皇太子司马邺相对于囚禁于平阳的晋怀帝而言, 更具有实际号召力,北掳汉国的晋怀帝转而成了名义象征 。因此,面对皇帝北掳的现实,司马邺在位时间是从被册立为皇太子开始的,即永嘉六年九月辛巳(312.10.19) 。

          316年十一月乙末,刘曜再次围攻长安,司马邺出降刘曜, 西晋灭亡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元帝司马睿简介 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 。宣帝司马懿曾孙, 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 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 。311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晋愍帝被俘后, 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  为晋元帝 。 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牛继马后”之说称其是牛金之子 。 

          元帝,名司马睿(公元276~322年), 字景文 。司马懿曾孙, 司马觐子 。在位6年,忧愤而死,终年47岁 。葬于建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

          晋元帝司马睿, 袭父封为琅蚜王,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 由下邳移镇建邺(后又改名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西晋灭亡后,部下于公元317年3月辛卯日拥奉他为晋王,改年号为“建武” 。公元317年3月丙辰日称帝, 定都建康 。史称东晋 。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他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 。本人才能也不高,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 皇位不稳 。但是, 他重用了政治家王导 。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 维持了偏安局面 。 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让王导的堂兄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 握有重兵, 控制军权 。其他重要的官职,大多数也由王导家族担任 。东晋王朝,实际上是王导和司马睿共同掌握的 。司马睿在登基大典上,几次请王导和他一起坐上宝座,接受群臣拜贺,王导谢绝 。时人曾流传说:“王与马,共天下 。”

          司马睿在稳定了皇位后,开始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就起用刘隗、刁协为心腹,以削弱王导势力,并暗中进行军事部署,试图最终全面排除王导势力 。 王敦先发制人,从武昌起兵击败刘隗,进入建康, 杀死刁协 。 在王导的劝说下,王敦才退兵武昌,政权仍然由王导控制 。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 。卧床不起 。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 。 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

          公元322年闰11月己丑日晚,司马睿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内殿 。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 。司马睿死后的庙号为中宗,谥号为元帝 。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明帝司马绍简介 晋明帝在位期间平定王敦叛乱

          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 。母亲为代郡出身 。生来像鲜卑人,为人豪爽,在位期间曾经曾平定王敦叛乱,有中兴之气, 可惜在位仅四年早死 。

          简介

          永嘉元年(307年)随父亲司马睿一同移镇建业(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睿进位左丞相,拜司马绍为东中郎将,镇守广陵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  并立司马绍为晋王太子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位为帝,司马绍被立为皇太子 。

          晋明帝自小聪慧,按照《  世说新语》记载,晋明帝小时候便曾经与父亲就“太阳与长安孰近”的问题作出争辩,以及运用东宫卫士一夜兴建太子西池的逸闻 。司马绍不但工于书法、礼贤下士而且孝顺, 并且司马绍也相当勇猛, 王敦以“鲜卑儿”称之 。王敦一度想要要求晋元帝废除太子,但因为大臣反对而作罢 。

          晋明帝于322年,在晋元帝司马睿死后即位,大赦天下 。 晋明帝曾经微服乘马密探王敦营垒,并且于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 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 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 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 。晚年有宠妃宋袆,国色天香,善吹笛,乃石崇妾绿珠之女弟子,不久帝病笃, 群臣进谏,请出宋袆 。最后送给吏部尚书阮遥集 。325年闰八月戊子(二十四)日(10月18日),晋明帝病死, 年仅二十七岁, 在位4年,葬于武平陵 。

          明帝年表

          晋明帝-明帝年表

          公元301年,司马绍出生 。公元316年, 司马绍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322年,晋元帝去世,司马绍即位,是为晋明帝 。公元324年, 王敦之乱平定 。公元325年,司马绍病逝

          历史评价

           晋自建国以来,北方侨姓士族与南方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吴姓士族往往受到排挤与压制 。明帝为了稳定东晋政权, 临终前一个月,还下诏说:“吴时将相名贤之胄, 有能纂修家训, 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 。”力图调解这个矛盾,以期打破宗族界限,为国家选拔人才 。在临终遗言中,他要诸臣为自己治丧时“务从简约”,不得奢侈 。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未能继承父祖辈的遗业, 廓清中原, 以雪愍、怀二帝被掳之耻,以成统一中国之大业 。清人王夫之感慨地说:“明帝不夭,中原其复乎!”此言虽已无法印证,而晋明帝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 他的不幸早夭,无疑是那个时代的重大损失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成帝司马衍简介 东晋第三任皇帝司马衍资料

          晋成帝(司马衍), 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 汉族 。明帝长子 。明帝死后继位 。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 。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

          人物简介

          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1年—公元342年7月26日),字世根, 东晋第三任皇帝,晋明帝之子,庙号显宗 。

          晋成帝于西元325年10月19日即位时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 。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 。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 。公元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 起兵叛乱, 攻入建康 。 蟊惶召、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 。 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 。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 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 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

          司马衍本人也是书法名家 。据有关资料:(司马衍)工书 。草书劲力外爽,古风内含 。《法书要录》一书记载:成帝则生知草意,颖悟通谙 。光使畏魄,青疑过蓝 。劲力外爽,  古风内含 。若云开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悬归碧潭 。

          成长经历

          公元321年—342年,在位17年 。属蛇, 性格聪明软弱 。父司马绍, 母庾文君 。字世根,东晋的第三代皇帝,于325年即位 。由于年幼, 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 。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 但是败于石虎 。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

        ... 查看更多

        晋康帝司马岳简介 在位只有短短3年病死的皇帝

          晋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 。明帝子, 成帝弟 。 成帝死后继位 。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

          人物简介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 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 晋康帝是晋明帝之子, 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 。

          晋康帝于326年被封为吴王, 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但不久便于344年患病身故,葬于崇平陵 。 

          康帝在位只有短短3年,没有大的政绩 。但是他的书法造诣很深,代表作《女郎帖》,被收进宋代《淳化阁帖》,该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代表作品

          司马岳(323—344)字世同,成帝母弟,晋康帝,晋代帝,晋代书法家 。作品传世极少,代表作只有《 女郎帖》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穆帝司马聃简介 在位期间东晋版图有所扩大

          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 庙号孝宗 。晋穆帝是晋康帝之子, 母褚蒜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 纬涔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晋穆帝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  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 361年晋穆帝过世,享年十九岁 。

          人物简介

          司马聃:公元三四三~三六一年 。 司马岳与褚蒜子之子,东晋孝宗穆皇帝 。 司马岳死后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 纬淙ナ篮蟾挠刹腾佑胨韭黻鸥ㄕ 。 其在位期间晋虽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 并且曾在公元三五六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但版图仍有所扩大 。

          晋穆帝司马聃(公元343年-公元361年),字彭子 。东晋第五任皇帝,公元344年—公元361年在位 。晋穆帝是晋康帝之长子,母褚蒜子 。康帝死后即位, 时年仅2岁 。在位17年,病死,卒年19岁 。葬于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南) 。曾用年号:永和(345年—356年)、升平(357年—361年) 。其妻何法倪谥号为德章皇后 。

          康帝病危时被大臣们立为太子 。 公元344年9月由于晋康帝驾崩(病死),晋穆帝于同月己亥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和” 。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纬涔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此后赵石虎病死,中原大乱 。  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朝廷先后令褚裒、殷浩北伐,均未成功 。永和十年(354年),太尉、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 大败前秦 。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 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 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司马聃即位时只有2岁,由褚太后临朝听政 。在位期间,用桓温驱逐了庾氏势力 。 桓温势力日益强大,企图篡夺帝位 。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 。司马聃死后的谥号为穆帝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哀帝司马丕简介 服丹药中毒而死的傀儡皇帝

          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 字千龄, 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  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 。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 改元隆和, 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 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褚太后再次临朝 。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 。

          人物介绍

          哀帝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 。生于公元340年, 卒于公元365年 。终年25岁,在位三年零九个月(361——365) 。 史称“晋哀帝” 。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 父亲与康帝是同胞兄弟,成帝死时庾冰出于私心,没有立司马丕,现在穆帝无子,禇太后反过来立了司马丕 。也就是说康帝司马岳一门帝气已 。那曾经私欲胜过理智的司马岳,想自己一门子孙永久嗣帝的幻想很快破灭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岁月轮回,推陈出新,历史不可能永远定格在一个基准点上,它会变幻莫测 。

          哀帝五月即位,九月才立王氏为皇后 。他无心春花秋月,也不管冬去春来,一门心事在寻访巫术、 仙道 。秦始皇, 汉武帝的求仙之路,在他眼里好像没有完成似的,他要用他年轻的生命接着走下去:

          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 。侍中高崧谏曰:“此非成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 。 ”不听 。辛未,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褚太后复临朝摄政(《 资治通鉴》兴宁二年三月) 。

          蓬山远在天边,哀帝求不老之丹没有求到,服了二年的仙药, 仙境难去而身体瘦骨嶙峋地躺在了病榻上,一个个恶梦,一次次惊恐,让他觉得自己离蓬莱仙山的路太遥远了 。正因为哀帝是一个无心帝业的人,所以他没管燕国人,秦国人,凉州人,匈奴人, 代国人和桓温;桓温也不客气,他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

          徐、 兖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温将北伐,命汪帅众出梁国 。冬,十月,  坐失期,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资治通鉴》升平五年十月) 。

          徐、兖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  温将北伐, 命汪帅众出梁国 。冬,十月,坐失期, 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资治通鉴》升平五年十月)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查看更多
        晋废帝司马奕简介 借沉迷酒色苟且偷生的皇帝

          废帝司马奕(342—386年),字延龄 。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 。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兴宁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 。被废后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 。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享年四十五岁 。

          人物简介

          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之弟 。晋哀帝死后于365年即帝位 。

          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而且桓温也有意废掉司马奕自即位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 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不能人道,于371年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之后在贬为海西公, 迁居吴县 。

          司马奕遭此挫折,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 。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 。

          相关人物

          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 字元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 。

          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其父为桓彝,曾三次北伐 。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 。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 。

          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 。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 。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 北方再度混乱, 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 。

          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  以此抗衡桓温 。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 。

        ...查看更多

        晋简文帝司马昱简介 朝政完全在权臣控制之下

          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 。晋元帝少子,庙号晋太宗,谥号简文帝 。被崇德太后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 。 葬于高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方) 。  

          人物简介

          晋太宗司马昱(320-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河内温县人,司马绍之弟 。 生于晋元帝大兴三年,卒于咸安二年,年五十三岁 。(历代帝王疑年录作生于大兴四年,卒于咸安二年, 年五十二 。此从历代名人年谱并参晋书本纪)幼岐嶷,为元帝所爱 。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 。

          晋简文帝司马昱, 初封琅邪王,后封会稽王 。桓温于公元371年十一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372年1月6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 。公元372年7月, 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 。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 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代之, 自行称帝 。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 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 。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 “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 “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 。”第二天(己末日)(9月12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 。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

          基本作为

          司马昱即位为皇帝后,桓温主控朝政, 一步步要消灭反对势,首先要对付的就是嚣张的司马昱同父异母哥哥司马晞 。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司马昱展现完全地执着,而终使桓温妥协 。 

          即帝位的司马昱, 不到两年就过世?但在这两年间,他一方面应付执政的桓温,另一方面积极地为维持司马家业而布局 。引用反对桓温的人士进入权来发挥制衡桓温的 。司马昱人才的布局早在其担任首辅已开始 。如其所重用的高崧, 曾为他起草阻止桓温伐之书信;遭受桓温排挤的范汪,也被其援引出任重要的地方官, 作为外援;以及积极为司马昱阻止桓温窃国之欲的王彪之、王蕴与谢安等人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晋孝武帝司马曜简介 因一句玩笑话死得惨的皇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361—396),字昌明, 晋简文帝第三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是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 。 383年,晋军先后于寿阳、淝水击败前秦“百万”大军 。

          人物简介

          晋孝武帝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 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 。 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 。 一开始由太后摄政 。14岁时(376年)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 。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 。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 。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晋书》说“醒日既少”,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

          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已经快要三十岁了,按年龄应该要被废弃了”,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 。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

          人物生平

          孝武帝司马曜, 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 创造了在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淝水之战” 。 而他自己则在外敌解除之后,高枕无忧地整天醉生梦死,游戏起人生来了 。

          司马曜是个享乐主义者,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开玩笑 。

          他嗜酒如命,酒喝得邪乎,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瞠目口呆 。有一天司马曜从早上起来就觉得特别爽,便吩咐中午在延寿堂欢宴群臣 。 司马曜心里痛快,酒喝得有点儿高了,说话舌头多少也有点儿不听使唤, 但这都不耽误他的兴致 。他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 “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朕的治国才能如何呀?”

          杂谡饫辔侍猓群臣中一些马屁高手平时就不知温习过多少遍了,一看机会来了, 喜出望外, 争先恐后地抢答道:“吾主治国才能高过泰山,盖过五岳 。”

          司马曜听了很是受用,但似乎不太满意, 就又笑眯眯地发道:“朕可与古时哪位帝王媲美呀?”

          因为酒往上撞,古代优秀的帝王又挺多, 一时不知和谁相比比较合皇上的口胃, 所以竟没有人立刻回答,热闹的宴会有些冷场 。迷谇嘀荽淌坊灵,瞄准时机,像弹簧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回答:“陛下文韬武略,盖世超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光武帝刘秀只配当你的徒弟,汉高祖刘邦只能望着你的脑勺叹气 。”

        ...查看更多

        晋安帝司马德宗简介 死因不明的东晋第十位皇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出生, 419年1月28日逝世),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397年继位到419年逝世, 谥号为安帝 。

          个人简介

          司马德宗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后追封为德皇太后),387年9月16日(八月辛巳)被立为太子 。 397年11月6日(九月庚申)孝武帝薨,安帝继位,立皇后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 。

          安帝继位时东晋皇帝的权势已经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往往落在大臣手中 。 安帝愚笨,不擅长说话, 据《晋书·帝纪第十》记载连冬夏的区别都认不出来, 因此朝廷的权力实际上完全由当朝大臣出 。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主持 。

          398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领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叛乱 。

              次年,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 广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谋反,叛军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抵御,王恭被杀 。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一带孙恩的叛军众多 。公元400年, 孙恩攻会稽,401年,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 。402年,孙恩的叛军甚至直接威胁建康,建康被围困,城内爆发饥荒 。 

          数次战败 。桓玄自封为丞相、太尉 。 同年孙恩战败身亡 。404年1月29日(十二月庚申),桓玄杀司马道子,从此成为东晋的统治者 。 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 。最后于同年12月31日,桓玄篡位, 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贬安帝为平固王 。

              405年1月19日,安帝被逐出建康赴浔阳 。 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 桓玄军队大败 。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 。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被恢复为皇帝 。 但好景不长, 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 。

        ...查看更多

        晋恭帝司马德文简介 晋恭帝是东晋的末代皇帝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胞弟,母亲是淑媛陈归女 。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 。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 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 。418年刘裕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 。420年六月, 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得年三十六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

          个人简介

          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 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 。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 。

          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 。 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 。

          人物生平

          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 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 。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 。

          420年六月,  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 421年九月丁丑(11月10日),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享年三十六岁 。司马德文死后葬于冲平陵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结语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 国号晋,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灭东吴, 完成统一 。 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 。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 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 开发了江南地区 。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 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