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传奇私服

      "

      夏朝皇帝列表

      "

        夏朝(前2049年—前1577年),禹建立的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 。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夏朝皇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五百年(一说四百七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 前后经过了五百余年 。夏朝共有17个王,其中因史料缺乏,作病死的13王;国亡后被饿死的1王;自刎而死的1王;被夺去国政后凄凉而死的1王;身为傀儡,忧愤而死的1王 。

      夏朝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夏朝历代皇帝详细介绍

      夏禹简介 治理黄河建立夏朝 夏朝第一个皇帝

        夏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 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 。 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 。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 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笕顺扑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 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 。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

        人物简介

        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为大禹,夏后氏首领,他是黄帝的六世孙、颛顼的四世孙(注:黄帝次子曰昌意,昌意生颛顼, 颛顼生鲧曾,鲧曾生鲧祖, 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 。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 笕顺扑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 禹陵、禹祠 。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

        生平事迹

        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 。鲧受命治理水患, 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 。 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 。 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接受任务以后, 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 。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 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 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 。 罄矗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 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 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 。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 。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 。 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 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 。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 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 。 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

      ...查看更多

      夏启简介 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夏朝皇帝, 在位年不详,姒禹之子 。姒禹病死后,姒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继位后,姒启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 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 。  姒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 政局动荡 。姒启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

        人物简介

        姒启的母亲是涂山氏 。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姒禹巡治洪水, 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 。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姒启后就死了 。 姒禹死后,姒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 。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 。姒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

        人物生平

        益启之争

        妫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 而禹斩之”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 。可见经姒鲧、姒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 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 。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 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 。 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 即伯益 。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 。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

        然而,在益和姒启的时代, 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 。姒禹死后, 姒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 。关于这场 氛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 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 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姒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

        甘之战

        姒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13] 。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 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 

      ...查看更多

      夏太康简介 不理政事被后羿夺去国政的夏朝君王

        姒太康,夏代君主,生卒年不详,姒长子,姒启病死后继位 。 姒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姒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姒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 。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

        人物简介

        太康,夏朝君王.启(夏启)长子 。启病死后即位 。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 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被后羿夺去国政 。 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

        生平事迹

        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朝政权 。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 仲康势弱,当了傀儡 。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 。篝喟严喔献撸  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 。

        当夏朝的统治基本稳定之后,以启为首的贵族统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庶民群众,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 。启死后,由子太康继立,也沉湎于声色酒食,政事不修,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 。 篝唷耙蛳拿褚源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 。 但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自恃有强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猎游乐, 把政事交给寒浞经营 。罄矗寒浞又勾结后羿的“家众”,杀死后羿及其家属, 篡夺了统治权 。 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 。一去3个多月未归,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 。

         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 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 。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 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 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 。太康后悔不及, 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 。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的五个弟弟见兄长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 始终没有能等到 。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 。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歌词的大意是: 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君主应当勤于政事, 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贪酒色、好游猎,或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宫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会失去民心, 导致亡国 。缅怀我们的祖先大禹大世时,他身为万邦之君, 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一位多么贤明的君主 。〗裉欤 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陷我们于凄苦的境地 。 太康 。你铸下了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痛苦 。

        27年后,太康病死于阳夏 。

      ...查看更多

      夏仲康简介 无力夺回大权忧闷而死的傀儡皇帝

        姒中康,一作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姒之第四子,姒太康之弟,后羿废黜姒太康后立其为王 。共在位13年, 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 。 

        人物生平

        后羿废黜太康之后,立仲康为王 。仲康名义上在位13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 。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羲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 。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无力恢复夏的天下 。仲康因此忧闷成病死 。葬于安邑附近 。

        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前2048—前2030年 。 

        生卒年:前2089—前2030年 。

        出生地: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西北) 。

        立都:斟鄩(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

        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 。

        年号:仲康元年(甲寅, 前2047) 。

        姒仲康,姓姒, 名仲康,又作中康 。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四任王, 他的祖父是夏王朝首任王姒禹,父亲是二任王姒启 。夏王朝三任王姒太康是他的兄长 。

        姒仲康是二任王姒启的第四个儿子, 约生于虞舜三十九年(壬申, 前2089) 。

        立王过程

        太康四年(前2048年),有穷国国君妘羿听说夏王姒太康前往洛水以南打猎,认为这是袭击夏王朝最好的时机, 便亲率军队以闪电战的方式攻破夏都斟鄩, 自立为王 。但不久迫于诸侯的压力,他只好把帝位让给夏王族的后人 。 当时姒启的六个儿子都还健在,该让谁来出任新一任夏王呢?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都不学无术,而且头脑愚笨,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什么都不会, 根本不堪为王 。只有老四仲康身体健壮,而且野心勃勃,一直就觊觎着王位 。 于是仲康便暗中活动,由几位老臣出面,推举他为新王 。有穷国君妘后羿同意让位, 但他的条件是:夏王朝不但要免除有穷国的赋税,而且每年还要向有穷国提供双倍的赋税 。姒仲康是个没有政治远见的庸人,为了坐上帝位,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样,有穷国君妘后羿便让出了王位,率领有穷军队携带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了穷石 。 

      ...查看更多

      夏相简介 夏相自刎死后致使夏朝历史中断40年

        姒相,姒中康之子 。 姒相在姒中康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而自刎,  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

        人物生平

        相继位时,年龄还很幼 。因后羿带兵进逼,只得逃往帝丘,又迁到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市东) 。相继位后的第八年,由于后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田猎为乐,遂被后羿的助手寒浞指使后羿的门生, 贴身卫士逄蒙所杀,进而寒浞派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 。  相力量弱 。只好再次逃往帝丘 。这时,相曾先后征伐过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 。不久,于夷来朝见,服从于相 。

        第二年,浇又带兵奔袭帝丘 。 在一天晚上攻入城中,杀进相的住处 。相眼见难以脱身,就拔刀自刎而死 。

        相死,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40年 。

        相的后人中有一支以“相”为姓 。

        人物年表

        元年戊戌,帝即位, 居商 。征淮夷 。 

        年,征风及黄夷 。

        七年,于夷来宾 。

        八年,寒浞杀羿, 使其子浇居过 。

        九年,相居于斟灌 。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 。  遂迁于商丘 。

        十年,寒浞灭戈 。

        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

        十七年,浇伐斟鄩,大战于潍,覆其舟, 灭之 。

        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归于有仍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后羿简介 后羿代夏成为夏王朝的第六任皇帝

        夏朝后羿本称“司羿”,是“群司”(司空、司徒等)之一 。 “司”本义指知识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传承 。“羿”是“射师”之义 。“司羿”是“世袭的射师” 。在帝喾时代,当时一位射师被任命为羽林军教头 。此后这一显赫职务就在该家族内部世代传承 。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为羽林军教头的司羿发动宫廷政变(此即“射日”), 摄取夏政,史称“后羿”(“后”由“司”字改造而来,意思是“世袭的帝王”) 。 蟊患页己浞所杀 。 浞要继承后羿的权位,按当时习俗,应该烝娶羿妻嫦娥 。嫦娥奔月,入住“广寒宫”, 这就是“寒舍”,即“寒浞之舍” 。

        后羿,又称“夷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有穷国国君,他也是一个射术高超的英雄 。 夏王仲康死后, 其子相继位 。不久,后羿驱逐了相, 自己当了国王,是为夏朝第六任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杀 。

        传说人物

        后羿,本称司羿,也称为大羿,是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 。他善于射箭,曾助尧帝射九日 。传说十日齐出,祸害苍生 。 天帝(帝俊)就派擅长射箭的羿下凡解除灾祸 。羿射九日,只留一日,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 。

        另说,羿射十日,即羿射杀夏后“相”,盖因古书传抄之误,将夏后“相”字误写成了“十日” 。  羿射十日,实为后羿射死相 。 篝篡位后,为了防止夏朝种族反扑,对相追杀, 最终将“相”杀死 。 

        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 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 后相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 。这时斟寻氏已从伊洛平原迁往豫东北,斟灌氏则在今豫鲁接界处的范县北 。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 。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 。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又,《山海经》:“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 帝俊之妻,生十日 。”更加令学者确信, “十日”绝不是什么是十个太阳,而是人名!“十日”即“相” 。夏后仲康之子相,被后羿、寒浞射死后,相之子少康逃奔有仍氏,在有仍氏、有虞氏帮助下, 一举发兵灭掉寒浞,成功复国,光伏夏朝, 史称“少康中兴”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查看更多
      夏寒浞简介 兴师灭夏 使夏朝亡国长达四十年

        夏寒浞(前2035--2004)元年甲戌,在位32年 。夏朝第7代帝王 。 

        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BC2079年), 父母从小骄惯于他,任由他胡作非为 。  别人有好吃的东西他便抢了来吃,别人有好玩的东西他便抢了来玩,打东邻骂西舍是他的家常便饭,别人和他理论,他便仗着体壮力大拳脚相加,十几岁时就搅得四邻不安 。族人纷纷遣责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见他闹得实在不像话,不得不批评他几句,谁知他竟把父母捆起来照样出去为非做歹 。邻居们只好告到族长(诸侯国君)那里,族长大怒,下令将寒浞驱逐出境, 永远不准再回寒国 。当时寒浞只有十三岁 。

        寒浞被逐后没有丝毫的悔意 。押送他的士兵问他是否回家与父母告别,他竟说不必了,毫不犹豫地与士兵上路,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寒国 。离开故土后,他一路盘算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 。罄此听说有穷国的国君后羿攻占了夏朝的国都,自立为王,号称天子 。 他觉得后羿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便决定前去投奔他 。途中在山中一户人家借宿,遇见了一位奇人,因喜爱寒浞的聪明伶俐,便收他为徒,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了一身高超的武艺 。 浞恐师父再收别人为徒, 用毒药把师父全家毒死,然后搜刮了师父的财物, 放了一把火,把师父全家人和房子一起烧掉后, 踏上了江湖路 。

        他辗转来到夏都斟寻,好容易才找机会见到后羿,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牙利齿, 赢得了后羿的青睐 。篝嗖还舜蟪济堑姆炊裕把他留在朝中,并认他为义子 。篝嗉他身体强 。勇武过人,便让他在军中当了个小头目 。 浞利用这个机会,多次参加对诸侯的作战,也多次立功受奖 。从军不到一年就成了勇武无敌的大将军 。

        此后寒浞经过多次升迁,竟然成了朝中的主政大臣 。

        和许多君王一样,有穷国君后羿在和平的环境下也开始腐化堕落起来,他贪恋女色美酒,喜好巡游打猎, 把朝政上的一些事情全都委托给了义子寒浞 。 浞利用后羿给他的权力,结党营私,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 同时又变着法的讨义父欢心 。篝嗪蒙,他便从各地挑选了许多能歌善舞的美女入宫陪伴义父作乐;后羿好酒,他便让各地献数百坛最好的美酒供义父享用 。篝嘞不洞蛄裕他便从各地挑选了数十匹良马供义父出猎时骑乘, 还培训了上百名打猎的高手供义父调用 。篝嗍分满意,他对朝中的大臣们说:“有寒浞这样好的义子, 这是我一生的福分 。”

        但是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却站出向他拨冷水, 他们认为寒浞这样做是把大王往邪路上引,这条路是亡国之路,前途十分可怕 。他们建议后羿将寒浞免职治罪 。篝嗳戳连摇头,说你们想得太多了,我待寒浞胜过亲生儿子那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臣全都心冷了,他们叹息说:“有穷国完了!”

        寒浞此时却十分得意,他觊觎王位已经很久了 。

      ... 查看更多

      夏帝少康简介 恢复夏王朝的统治 开创少康中兴

        夏帝少康(前2003--1983)元年丙午,在位21年 。夏朝第8代帝王 。夏帝相之子

        少康公元前1940年—前1880年在位 。 少康, 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 。他是相的遗腹子 。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 。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 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济南东南), 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  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 。积极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 。 笤谕姓部落斟灌与斟鄩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 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 。 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父帝相被杀,母后缗逃至有仍而生少康 。蟊加 。少康以汝艾伐杀寒浇,伯靡杀寒浞而复国 。十八年,迁于原 。在位六十一年 。 

        姒少康的伯祖夏王姒太康在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叛乱下失国, 姒少康的父亲夏后氏首领姒相被寒促杀死,姒少康是姒相的遗腹子 。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任庖正,娶有虞氏之女,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志在复国,派间谍女艾于浇,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  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 姒少康大有作为,史称少康中兴 。 

        历史背景

        姒少康的伯祖夏王姒太康游田百日不归的行径,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 有穷氏后羿利用民众这种情绪,篡夺了政

        权,不准姒太康入国 。  史称“太康失国”,夏后氏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篝啻夏是夏王朝前期又一场重大的权力之争 。

        后来后羿又被部下寒浞“杀而烹之”,曾为后羿所用的夏遗臣伯靡逃到有鬲氏(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二十五里)之处 。从此寒浞代夏,“袭有穷之号, 浞因羿之室,生浇及豷”,二子勇武善战,加紧了对夏后氏势力的追剿 。

        姒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姒中康,流落于洛水附近,姒中康死,子姒相立 。姒相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 。 浞为防止夏后氏势力复兴, 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 。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 。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

      ...查看更多

      夏帝杼简介 季杼在位期间夏朝国势进入鼎盛期

        夏杼(前1982--1966)元年丁卯,在位17年 。夏朝第9代帝王 。夏帝少康之子 。

        杼夏第九代君主,名字一作杼或作季杼 。少康之子,槐的父亲 。在位17年 。杼在位期间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甲 。《纪年》:帝或作帝宁, 居于原 。五年,迁于老丘 。在位十七年 。《帝王世纪》曰:帝宁,后杼,在位十七年 。 《释氏稽古》杼在位十七年 。 

        人物介绍

        夏杼, 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 。少康子,槐的父亲 。名字另作杼、予、宁、伫、宇、相曼、舆或作季杼 。 《丗本.作篇》: 杼作甲(甲兵之甲) 。少康病死后继位 。在位17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

        予在位期间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的甲,是中国战甲的创始 。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 。

        《竹书纪年》记载予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后来迁都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镇附近),另载东征后获得九尾狐 。 予统治时, 夏朝进入鼎盛期 。

        杼精明干练,曾协助父亲少康攻灭寒氏势力,中兴夏朝 。在位期间, 决定完成少康的遗愿,攻打东夷 。 首攻东夷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杼的军队被东夷的长距离武器弓矢抵挡,遭受损失,无法前进 。退回国都后,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 。 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 最后降服了东夷族 。除了东夷, 杼还消灭了海边三寿,打败了以狐为图腾的九只胞族,擒获了他们的首领 。使东夷各族进一步融入华夏各族 。 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查看更多
      夏帝芬简介 帝芬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监狱

        姒槐,又名姒芬,夏主姒予之子, 名君少康的孙子, 夏帝槐(前1965--1922)元年甲申,在位44年 。夏朝第10代帝王 。 夏帝杼之子 。

        槐是杼之子,杼病死后继位,后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其子芒 。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 扩展了夏朝的势力 。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槐在位四十四年而崩 。《纪年》作帝芬、芬发 。在位四十四年 。《纪年》曰:后芬立四十四年 。

        人物介绍

        帝芬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 。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

        夏代最辉煌的时代在帝芬时来临 。这时,九夷来朝 。槐树之花的黄色象征夏王室,槐树之花开花时节在夏天, 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之花 。 帝槐又名帝芬,  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 。所以帝槐名号告诉我们,他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 。

        史书记载

        《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帝予崩,子帝槐立 。帝槐崩,子帝芒立 。

        《竹书纪年》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 。 ”

        按《太平御览》引《纪年》:“后芬立四十四年 。”

        《帝王世纪》:“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二十六年 。”后病死, 葬于安邑附近 。其子芒 。

        夏朝中期开始设立监狱 。《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圜土是夏朝监狱的通称, 因其或是挖在地下的圆形土室或是筑在地上的圆形土屋而得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帝芒简介 中国延续数千年的沉祭由夏芒开启

        夏帝芒(前1921--1864)元年午辰,在位58年 。 夏朝第11代帝王 。 夏帝槐之子 。

        夏芒,帝槐之子,槐驾崩后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 。除了把猪、牛、 羊沉于河中,还豁出老本,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 。这就是“沉祭”,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 。 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 《纪年》也作帝荒,在位五十八年 。 《御览》八十二引《纪年》、《路史·后记》十三注引同作五十八 。《纪年》曰:后芒即位年,芒陟位五十八年 。

        夏芒在夏槐死后继位,生卒年不详,槐帝之子 。槐位 。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

        槐位 。 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

        芒在位期间,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

        槐在位约四十四年而死 。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 。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豁出老本,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 表示虔诚 。这就是“沉祭”, 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 。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使人想起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 。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

        周代以后,沉祭仍很盛行 。《周礼·大宗伯》谓:“以狸沉祭山川林泽 。”郑玄注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 。”《仪礼·觐礼》也说:“祭川,沉 。”水神居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容易被水神接受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帝泄简介 夏泄在位期间夷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

        夏帝泄(前1863--1843)元年丙寅,在位21年 。夏朝第12代帝王 。夏帝芒之子

        泄芒之子 。芒死后继位,泄在位期间, 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了泄的爵命 。这说明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 。在位21年驾崩,葬于安邑附近 。《路史·后记》作二十一 。《纪年》曰:帝泄二十一年 。 

        中文名:姒夏泄

        别名:夏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 夏代君主

        姒泄(公元前?----公元前1981年), 姓姒,名泄 。 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12任王 。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八任王姒槐, 父亲是九任王姒芒 。 

        泄帝元年(公元前1997年),在位18年的姒芒病死, 葬于安邑附近 。 其子姒泄继承王位 。泄在位期间, 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姒泄所封的爵命 。这一记载说明, 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 。

        泄帝十六年(庚申,公元前1981年),在位16年的姒泄病殁,葬于安邑附近 。其子姒不降继承王位 。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帝不降简介 改变夏朝传子制度 传位于兄弟

        夏帝不降(前1842--1784)元年丁亥,在位59年 。夏朝第13代帝王 。 夏帝泄之子 。 

        不降,泄之长子,扃的哥哥,孔甲的父亲,泄驾崩后继位 。不降是夏朝第13任国王 。即位后第6年讨伐了九苑 。不降晚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 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弟扃 。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 。在位59年,不降驾崩后,葬于安邑 。《纪年》: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 。《纪年》曰: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五十九年 。《释氏稽古》不降在位五十九年 。

        帝槐以后,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的统治基本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局面,对东部夷族的统治也基本可以维持 。帝芒统治时期,曾东狩于海,说明夏王朝的势力一度曾发展到东部沿海一带 。帝泄时,也曾对东部的畎夷、白夷、 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颁行过新的王命 。帝不降时, 曾伐九苑, 说明其时夏王朝的武力还十分强大 。

        不降,生卒年不详,泄子 。泄病死后继位 。 在位48年, 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

        不降是夏朝第十三任国王 。泄的儿子,孔甲的父亲 。 扃的哥哥 。 名字一作降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在位19年 。

        据说即位后第6年讨伐了九苑 。

        不降晚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北扃 。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 史称“内禅” 。不降禅位后, 又活了11年才病死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查看更多
      夏帝扃简介 夏朝受兄长内禅而登上王位的皇帝

        夏帝扃(前1783--1766)元年丙戌,在位18年 。夏朝第14代帝王 。夏帝泄之子

        扃,泄之次子,廑的父亲, 不降的弟弟 。受兄内禅而继位,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 。 《纪年》作在位十八年 。

        姒扃(前1745年---前1725年),姓姒,  名扃,一作乔、 高阳或胤甲 。 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四任帝王(一说第十二任) 。他的祖父是姒芒,父亲是姒泄, 他的哥哥是姒不降 。受兄内禅而继位 。都城在西河 。 据说即位后天空中妖光连续出现十天 。扃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其子姒廑继位 。

        帝王档案

        在位起讫:公元前1921-公元前1901年 。

        生卒年: 公元前?—前1901年 。

        出生地:斟寻(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东北) 。 

        立都: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 。

        年号:帝扃元年(庚申,公元前1921年) 。

        继承人:其子姒廑

        生平简介

        姒扃, 姓姒, 名扃 。 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四任王 。他的祖父是夏王朝九任王姒芒,父亲是十任王姒泄,他的哥哥是夏王朝第十三任王姒不降 。

        帝降五十八年(己未,公元前1922年), 姒不降因自己的儿子孔甲性情乖僻,他怕其子治理不好国家,就没有传位给他,而将王位内禅给了自己的弟弟姒扃 。

        帝扃二十一年(庚辰,公元前1901年),在位21年的扃死,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姒廑 。姒廑即位二十一年后, 病死 。 因姒不降的儿子孔甲不服,又依然将王位夺回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帝胤甲简介 传说在位时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

        夏帝胤甲(前1765--1746)元年甲辰,在位20年 。夏朝第15代帝王 。夏帝扃之子 。 

        廑,又名胤甲,扃之子 。扃驾崩后继位 。 在位20年,驾崩葬于安邑 。廑在位时,商的势力已崛起,夏的国势又趋衰落,退居于西河(汤阴) 。夏王廑的得名来自他当政的时候,夏天天大热异常, 人民热渴难耐, 而当朝夏帝却居住在夏季别墅, 独自纳凉,故被人民讥讽为“廑” 。《御览》引《帝王世纪》作二十一年 。《纪年》作帝仅,一名胤甲,居西河,在位八年 。《 御览》引《帝王世纪》作二十年 。《帝王世纪》曰: 帝廑,一名顼,在位二十年 。《释氏稽古》廑在位二十年 。《今本竹书纪年》廑元年甲辰在位20年 。

        名字由来

        廑是中国上古夏朝第十三任君主, 一作胤甲、广、顼、董江、廛或甲 。扃之子 。《帝王世纪》记载在位二十年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时天空中竟然出现十个太阳, 《通鉴外纪》引《 竹书纪年》称廑在“十日并出”当年去世 。廑无子,继承人为其堂兄弟孔甲。

        夏王廑的得名来自他当政的时候,发生夏天天下大热的异常气候, 人民热渴难耐,而当朝夏王却居住在夏季别墅,独自纳凉,故被人民讥讽为“廑” 。史书记载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帝扃崩,子帝廑立 。 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查看更多
      夏帝孔甲简介 肆意淫乱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夏帝孔甲(前1745--1737)元年甲子,在位9年 。夏朝第16代帝王 。 夏帝不降之子 。

        夏王孔甲,  不降子, 扃侄,扃子廑继王位后病死,由他继位 。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 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衰落,逐渐走向崩溃 。 所以《国语?周语下》说:“孔甲乱夏, 四世而陨 。 ”他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又笃信鬼神 。 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国家,就没有传位给他,而内禅给扃,扃死后传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继位 。在位9年,病死,葬于三崤山 。《 纪年》作: 居西河,九年亡 。 《今本竹书纪年》孔甲甲子在位九年 。

        夏王孔甲,生卒年不详,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继王位后病死,由他继位 。在位31年,病死,葬于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崤山 。

        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 逐渐走向崩溃 。所以《国语?周语下》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他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传说他是一种叫做“东音”的乐调的创始人), 又笃信鬼神 。

        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国家, 就没有传位给他, 而内禅给北扃,扃死后传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继位 。他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

        然对于孔甲,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清代的梁玉绳认为: 说孔甲淫乱,出于《 左传》,“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这段话里面,并非说孔甲品德败坏,反而得到了天帝的嘉奖 。《 史记》、《  国语》说孔甲“淫乱德衰”,是误解了“扰”字的含义 。扰,即拜会的礼貌用语,而非“侵扰”之意 。《国语》不可尽信,例如说, “帝甲乱商,七世而殒”,实则祖甲贤明,并非乱君 。对于孔甲的恶评,亦当做如是观 。

        史载传说

        古籍《左传》中记载了刘累御龙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大致如下:夏朝建立以后,在孔甲统治时期, 孔甲好事鬼神, 常常玩弄鬼神概念欺骗百姓 。传说上天曾赐给孔甲河龙二条,汉龙二条,分别为一雄一雌,由于孔甲不会喂养,就到处寻找会喂养龙的人 。

      ...查看更多

      夏帝皋简介 夏朝第17代帝王夏皋的生平资料

        夏帝皋(前1736--1725)元年癸酉,在位12年 。夏朝第17代帝王 。夏帝孔甲之子 。

        皋,孔甲子 。 孔甲死后继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 。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渑池县) 。《 路史》作十一年 。今本竹书纪年皋11年 。

        迁都渑池

        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附近 。

        史书记载

        皋,生卒年不详,孔甲子 。孔甲死后继位 。在位11年,病死, 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 。

      夏帝皋(前1736--1725)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孔甲崩,子帝皋立 。帝皋崩,子帝发立 。

        《史记集解》:左传曰皋墓在肴南陵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帝发简介 夏发昏庸无能致使各方诸侯不来朝贺

        夏帝发(前1724--1707)元年乙酉,在位18年 。 夏朝第18代帝王 。 夏帝皋之子 。

        发, 皋的儿子 。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今本竹书纪年发元年乙酉18年 。《 蓝家族谱》夏帝发十岁癸巳,帝发十三岁丙申 。

        发, 也称为“帝发”“夏王发”,生卒年不详,皋之子 。皋病死后即位 。在位19年, 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

        人物生平

        发在位期间,由于昏庸无能,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 致使夏朝进一步衰落 。

        发死后,其子——著名的暴君夏即位 。 

        史书记载

        《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帝皋崩,子帝发立 。帝发崩,子帝履癸立, 是为桀 。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
      夏桀简介 夏桀夏朝亡国之君 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帝(前1706--1664)元年癸卯,在位43年 。夏朝第19代帝王 。 夏帝发之子 。桀,在位43年夏朝最后的一个国王,发子,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 。 发驾崩后桀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他建造许多豪华宫殿, 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 。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 反抗桀的暴政 。在位43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葬于南巢卧牛山(安徽省巢县)《纪年》:一名癸,居斟鄩,为商败于鸣条,放于南巢,夏亡 。今本竹书纪年桀元年癸卯 。〈蓝家族谱〉履癸十三年乙卯履癸三十一年癸酉 。

        夏桀, 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 。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 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 。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 。生卒年不详 。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 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 。笥直惶雷飞戏获, 放逐在此 。夏桀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

        政治统治

        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 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 。夏桀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夏朝进一步衰落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 。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 立玉门” 。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 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 。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 。

        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 。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卑鄙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和折磨百姓 。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余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 伊尹只得离去 。

        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自古帝王, 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 。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的娱乐 。这样奢侈,只有亡国 。”夏桀听了很不耐烦, 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一定要灭亡的,就投奔了商汤,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就是不听,关龙逄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人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 才能挽回人心 。”夏桀听了,非常生气, 下令将关龙逄杀死,这样,夏朝朝政更加腐败,夏桀也日益失去人心,众叛亲离了 。到了晚年, 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 一个月不上朝 。正是这样,夏桀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查看更多

      结语

      夏朝(前2049年—前1577年),禹建立的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 。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据《 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