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其中西周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後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夏朝时周人的首领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负责管理农事,其氏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氏族经济发展 。商朝初年,弃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 。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 。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 。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 。周朝姬姓 。
周文王姬昌简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 。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 。“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 。传在羑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
人物简介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华夏族(汉族)人,西周奠基者 。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 。共在位50年 。商纣时为西伯(“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 。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 。
主要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 。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 。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 。亦称西伯昌 。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 。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 。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 。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 。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 。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 。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 。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骨烂 。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 。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 。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 。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 。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现在又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 。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 。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
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 。起初,纣令胶鬲来索 。文王不给 。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 。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罄矗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 。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 。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 。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 。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与其子姬发在宝鸡磻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 。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 。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 。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
人物简介
西周世祖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建立者,华夏杰出领袖,汉族,姬姓,名发,谥号武王庙号世祖,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 。是周文王的次子 。约前1056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 。
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南宫括为元帅,武吉为将军;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
姬发抓住时机,观兵孟津,大会一千诸侯 。两年后时机成熟,姬发亲率大军伐商 。牧野大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 。蠹Х⒔ǘ几渚,改国号为大周,在位13年崩,谥号“武王” 。
建立周朝
先周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 。周人的始祖是帝喾(黄帝曾孙)元妃姜嫄的儿子弃 。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 。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 。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大周 。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周王季历曾一次消灭二十二个翟王,使得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 。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 。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 。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 。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 。九年,周文王逝世 。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 。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 。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一千诸侯会师盟誓 。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 。周朝经历了37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56年,才被秦国灭掉 。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
历史评价
周武王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的处事能力,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大大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 。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姬钊)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
基本资料
周武王之子 。武王克商后在位4年卒,“天下闻武王崩而扳”,成王即位时年少,由周公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的不满,制造谣言说周公想谋篡王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召公奭也怀疑起来,史称“三监之乱” 。
周公率兵东征,三年后平乱,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夺商、卫、邶、鄘四国封地 。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周公担心成王贪图安逸,写了一篇《无逸》 。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太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 。
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 。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 。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 。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 。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 。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 。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 。
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子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 。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成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42年至前1021年 。
周康王姬钊,姓姬名钊,生卒年不详 。鹤澹成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毕原 。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他和父亲周成王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
个人生平
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姬钊赏给参战的贵族孟以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只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发掘出来,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
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 。笫澜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
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把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 。《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香港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 。据陈久金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就此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来纪年的王为周康王,以此器作为周康王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 。
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8年,楚国的大夫椒举向追求霸业的楚灵王提到历史上夏启王、商汤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和晋文公这“六王二公”之功业 。椒举提到周康王有“酆宫之朝”的功业,杨伯峻指出酆宫为周文王庙,在今陕西省户县东五里 。(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 。周康王分四位诸侯以珍宝之器 。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 。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昭王姬瑕简介,西周第四代国王 。周康王之子 。《史记》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 。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 。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 。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 。
人物简介
姬瑕(公元前?-公元前977年),即周昭王,中国周朝第四代王 。鹤澹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人 。姬姓,名瑕 。周康王之子 。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 。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 。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
周昭王——三次攻楚失败
楚国是西周侯卫统治下的“南国”之一 。商末周初,由于鬻熊举族投周之后,楚与周王室的关系一般是良好的 。周武王死,子成王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史记鲁周公世家》 。)后来,流言澄清,周公又回去了 。周康王时,楚与周关系亦属正常(《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楚灵王语:“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亻及、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 。”) 。究其原因,一是周楚同源(周人,姬姓,传说是帝誉之后),鬻熊臣周,奠定了亲善关系的基础 。二是周初克殷,后又周公东征,足见殷商残余势力与东方方国部落一直叛周抗周,周王朝不得不全力东向,重点打击东方方国部落 。三是楚人辟在蛮荒之地,势弧力单,只得卑事周天子,当不会引起周王室的重视 。
但是,“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楚是周王朝的异姓国,一开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视,甚致在诸侯盟会上,都没有与盟的资格 。周王室对齐、晋等诸侯国均有赏赐,而楚国则无 。时过五百多年,楚人对此仍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如春秋中后期,楚灵王就说先王熊绎与齐、晋、鲁、卫等国君一样并事周康王,四国可得珍宝之器,而楚国则无分,因此要与周王室“求鼎以为分” 。右尹子革告诉他:“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左传昭公十二年》 。)这种建立在“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基础上的主从关系,必然产生深刻的矛盾,从而导致征服和反征服战争 。事实上,早在周初,周王室为了加强对楚国和荆楚地区庸、卢、彭、濮等方国势力的控制,在汉东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国,在南阳盆地,又有申、吕等姜姓国(姻亲国) 。楚国慑于周王朝的强大,不得不进贡苞茅等物,表示臣服 。
周成、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 。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 。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 。据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 。”可见周昭王亲领军队南征,声势浩大 。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周穆王姬满,在位55年 。周朝第五代王 。姬姓,名满 。姬瑕之子 。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 。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 。笫懒鞔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代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所载,虽多不真实,但反映了当时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
简介
穆天子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基础上,得以展现的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 。
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正如汉武帝之后的西汉也逐步由盛而衰一样 。最后,周朝的最后三代国君:厉王、宣王、幽王,除了宣王有所成就(宣王中兴)外,另两位国君把周朝弄的礼崩乐坏,整个国家十分混乱,百姓们民不聊生,十分痛苦 。
史墙眼中的穆王
有关穆王这位积累了祖父辈发展基石的君主,他用自己的雄才大略将周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开来 。周代的史墙盘在提到穆王时是这么形容的:“只显穆王,刑帅宇诲......” 。由此可见,在周代史官笔下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
因此,在《山海经》、《穆天子》等书中也留下了一段段他的传奇故事 。
周共王姬繄扈,西周第六代国王,谥号共王 。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有时又作恭王 。周穆王之子 。《国语·周语一》载,密康公跟随共王游于泾上时,有三女子自愿献身于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叫他不能要这三女子,认为这样的事情即使共王都受不起,何况一个小国的君主 。密康公不听,接纳了三女 。一年后被共王灭掉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前922年至前900年 。
简介
周共王,姓名姬繄扈,穆王子(“繄扈”,拼音:yīhù),西周第六代国王,生卒年不详,穆王死后继位 。在位22年,病死,葬于毕原谥号共王(“共”,拼音:gōng) 。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 。周穆王之子 。
主要事迹
改革国策
姬黳扈继位时,国家因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弄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 。但是,在许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子 。如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 。收入越来越少 。周王朝开始衰落下去 。
姬伊扈即位后,对治国的策略进行了很大调整,在军事上,他改变了父祖两代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做法,裁减军队,明法息民,让更多的百姓安于生产,创造财富,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对边境争端主要采用和平谈判的办法解决,尽量避免武装冲突 。在政治上,他废除了原来的“土地国有,分封臣下”的旧制度,施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国家按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收缴税金 。这是西周王朝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 。
姬伊扈这样做对国家是十分有利的 。因为在此之前国家只按原有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收税,贵族们私自开垦的耕地是不交税的 。如今国家允许私田存在,私田拥有者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便视为非法私田,一经查出一律充公 。这就迫使贵族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私田如实上报,而一旦上报了,就必须得按规定交税,从而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
灭密须国
恭王三年(辛丑,前920),大臣裘卫用价值贝一百朋的一件瑾璋、两件赤琥、两件麂麂和一件贲韨,换取矩伯的土地十三田 。
春,恭王姬伊扈率领部分随从巡游西部地区,至泾上(今甘肃平凉市西北)视察密须国(姞姓诸侯国,封地在今甘肃平凉市灵台县西) 。
周懿王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谥号懿王 。《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人写诗讽刺他 。《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览》引《史记》云“懿王在位二十五年” 。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死后由周孝王姬辟方即位 。
简介
周懿王姬囏,姓姬,名囏,又作艰、坚 。中华远古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七任王 。姬囏的祖父是周穆王姬满,父亲是周恭王姬伊扈 。在位起讫:公元前900——前892年 。迁都: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
姬囏约生于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周恭王元年时(已亥,前922)立为太子 。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姬伊扈去世,传位于儿子姬坚,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
周懿王,名叫姬囏(jiān),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谥号懿王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懿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 。《史记》云“懿王在位二十五年” 。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继位 。《史记》记载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 。《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据考为日全食),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姬囏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
主要事迹
出身背景
周懿王姬囏,姓姬,名囏,又作艰、坚 。中华远古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七任王 。姬囏的祖父是周穆王姬满,父亲是周恭王姬伊扈 。
姬囏约生于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周恭王元年时(己亥,前922)立为太子 。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姬伊扈去世,传位于儿子姬囏,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
周孝王姬辟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 。生卒年不详,共王弟,懿王叔 。周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 。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他一直想复兴周王朝,但是,才刚刚即位六年,就病死了 。
基本资料
周孝王周孝王(?—前886年),姓姬,名辟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 。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 。生年不详,崩于公元前886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孝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1年至前886年,有人质疑它的准确性 。周共王弟弟,周懿王叔父 。周懿王病死后夺位 。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
在位政绩
亲属关系
周孝王姬辟方,姓姬,名辟方,号周孝王 。中华远古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的第八任王 。他的祖父是周昭王姬瑕,父亲是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伊扈是他的长兄,周懿王姬囏是他的侄子 。姬辟方与周懿王姬囏同龄,叔侄俩都出生在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 。姬辟方出生时,父亲周穆王已经六十三岁,他的母亲是父亲最为宠爱的少妃,因此父王对他也是十分宠爱 。但周穆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个最小的儿子竟能坐上王位 。
意外称王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突然去世,因为东宫虚位没有太子,王室内部围绕着王位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议 。周懿王的长子姬燮是偏妃所生,自幼狂傲任性,一向不为懿王所爱,而元妃又一直没有生育 。他和元妃商议打算过几年从偏妃的儿子中选一名品德好的过继给元妃,然后立为太子 。但这件事还没来得及实施,他便撒手人寰驾鹤归西了,临终前又没指定合法继承人,这就给宗族大臣们留下了麻烦 。一些大臣认为,先王不立姬燮为太子,是因为他少才无德,不具备为王的资格,应该重新推选王族中有德望的人为王 。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同意推选王叔姬辟方为王 。这样,姬辟方便幸运地坐上了王位 。
姬辟方即位后,号孝王,以庚午年(前891)为周孝王元年 。
姬辟方不忘被犬戎击败之辱,于周孝王元年命申侯领兵,大起六师西征 。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详 。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 。孝王死后继位 。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 。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 。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 。《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 。《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 。30年病倒,立子姬胡为太子 。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 。
简介
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 。《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彳屖王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85年至前878年,此数据尚存质疑 。
《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 。夷王七年,命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 。
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 。
故事
周孝王即位九年就去世了,诸侯和大臣立孝王之侄太子燮即位,他就是周夷王 。夷王初年,政治上稍有起色 。远方的蜀国、吕国纷纷送上琼玉,夷王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 。有一次,夷王也曾命虢公率领六师攻伐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达到俞泉,获得马千匹 。这是夷王征伐西北边境的一次不小的胜利 。
可是,夷王的一场大 。使他不能治理国事 。同姓诸侯十分忧虑,祈求天神保佑,但是依然不能挽救夷王的生命,他终于在十六年离开了人世 。一些异姓的诸侯国,乘国家衰微之际,便不来朝贡,甚至进攻王室,起兵叛逆,态度十分嚣张,熊渠就是一个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厉王姬胡(?~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 。周夷王的儿子 。在位37年 。
简介
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 。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 。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 。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 。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 。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 。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 。姬胡的谥号是厉王 。
止谤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 。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 。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铀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 。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 。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 。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并死在那里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宣王姬静,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 。在位时间(前827年——前781年),华夏族,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 。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史称“宣王中兴” 。
人物概述
周宣王,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 。在位时间(前827年——前781年) 。华夏族,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 。厉王时国人暴动,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 。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 。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宣王四年(前824),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 。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胜 。五年,宣王与尹吉甫一起伐猃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 。尹吉甫在征猃狁战争中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 。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 。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 。其时,宣王还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 。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 。宣王二十二年,继续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宣王命周军于西北(今陕西、山西、甘肃一带)、东南(今江苏、安徽、湖北一带)进攻戎狄和蛮夷的战争 。
宣王中兴,为时短暂 。曾于周宣王四十六年秋七月,出郊游猎 。宣王纪律严明,吩咐军士一不许践踏禾稼,二不许焚毁树木,三不许侵扰民居;获禽多少,尽数献纳,照次给赏 。如有私匿,追出重罪 。
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 。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 。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都归失败 。3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 。宣王死后子幽王继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西周的覆亡 。
晚年的宣王渐渐固执己见,听不进去不同政见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在鲁国选立继承人的时候,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硬逼着废长立幼 。鲁人不服,他就兴兵讨伐,使鲁国陷于混乱,这不仅破坏了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引起了同姓诸侯间的不睦,使得诸侯们对宣王更加不满 。对诸侯尚且如此,对在朝为官的臣下就更加放肆,更加蛮横无理了 。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大夫杜伯触怒了宣王,被判处死刑 。他的老朋友左儒急忙上前劝阻,宣王愤怒地斥责说:“在你眼中,只有朋友,没有国君,是何道理?”左儒回答道:“国君有理,臣就顺从国君;朋友有理,臣就支持朋友 。现在杜伯并没有罪,不该问斩,所以,臣劝谏大王,不要杀杜伯,否则就会枉杀好人 。”“我偏要杀他,你能怎样?”宣王恼怒地说 。左儒接道:“臣愿陪杜伯同死 。”“我偏偏不让你死,看你能怎么办?”宣王说罢,下令左右斩了杜伯 。左儒又羞又气,回到府宅后就自刎而死,此事在大臣间引起一片惊恐 。
事后,宣王冷静下来,感到自己确实过分了些,暗暗悔恨,又不好意思明说,以致寝食难安,得了一种怔忡症 。一次,他带着臣下外出游猎,借以散心 。游猎中,他忽然在车上大叫一声,昏迷了过去,医治无效,几天后死去 。罄矗就流传开一种说法,说宣王打猎时,忽然看见杜伯从路的左边钻出来,身穿红衣,头戴红冠,手持一张红弓,搭上一支红箭,射中了宣王的要害,夺去了他的性命,这自然是迷信之言,但其死因确实成为千古之谜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 。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 。《法苑珠林》卷四十三引《搜神记》言“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幽王生”幽王二年(前780年),关中发生大地震,有一位叫伯阳甫的人认为这是周朝将灭亡的征兆 。幽王三年,绝世美女褒姒入宫,非常得到幽王宠爱,不久怀孕,褒姒生下一个儿子伯服 。于是幽王废其正室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
生平简介
周幽王是周宣王(姬静,周朝第十一位王)的儿子,西周末代君主 。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 。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 。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 。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 。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 。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 。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 。(这就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
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家大户姓褒的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关押褒国的褒珦,褒人献出美女褒姒替褒珦赎罪,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
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勾结犬戎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 。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 。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一说被杀) 。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250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
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 。周幽王即位时,西周国势已呈衰落趋势 。当时周室王畿(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 。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 。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 。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就献出名震一方的美人褒姒,献于幽王 。替褒珦赎罪 。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 。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 。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 。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馊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
周携王姬余臣(一说“余”)(?─前760年,一说前750年),生年不详 。西周末王周幽王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 。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 。以幽王朝廷势力为一方,申后之父西申侯势力为另一方的政治斗争数年后転为战争 。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败死 。西周灭亡 。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臼为周王,即周平王。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 。周二王并立 。相持若干年后,晋文侯杀携王,终结二王并立局面 。
周携王简介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王,周携惠王 。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 。
周幽王被杀后,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姬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 。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诏告天下 。
周携王元年(辛未,前770),郑武公在周平王朝中专权 。郑武公娶申侯的小女儿为妻 。他即是周平王的叔叔,又是周平王的姨夫 。周平王东迁后他入朝辅政,初封为司徒,后又晋升为上卿,掌管朝政 。他为了控制周平王强行与他交换太子做人质,郑武公送他的世子姬寤生到成周,周平王也把太子姬泄父(即姬狐)送到郑邑 。
周携王二年(壬申,前769),郑武公捏造罪名出兵灭掉郐国(今河南新密市东南) 。其原因主要是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当年曾向虢、郐两国行过贿,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所以要把他们的国家灭掉,一雪耻辱 。
周携王三年(癸酉,前768)郑武公整军备战准备出兵灭掉虢国(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东虢公十分惶恐,使人送许多金银珠宝给郑武公,请求郑国不要出兵 。
周携王四年(甲戌,前767)燕顷侯病逝于燕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一带)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前791——前767)卒,传位于儿子燕哀侯 。
郑武公还是以虢国公叛逆为借口,出兵灭掉了东虢国 。继而又向周平王索取了溱(今河南新密市东)、洧(今河南许昌市鄢陵县与周口市的扶沟县一带)等地,这样东周东部的大片土地就都归了郑国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年―前720年),东周第一代王 。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 。公元前770年―前720年在位 。
人物简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 。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是为平王 。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 。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 。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愈演愈烈,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时期 。平王死后,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孙林为太子,是为周桓王 。
周平王东迁洛邑,传了23代王,至赧王亡,史称「东周,虽长达500多年,但王权旁落,虚有其名,实权全在势力强大的诸侯手上,不过,即使周天子再不像西周时名实相符,却仍算是共主,得到有权势的大诸侯表面尊重.在这500多年的东周,根据政局变化,又细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 。
人物经历
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 。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
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 。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 。宜臼便从容离去 。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 。卫、晋、秦、郑、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西元前770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 。不久,因为镐京已遭战争破坏,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撑残局 。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在位23年(前720年—前697年在位) 。周桓王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之孙 。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 。郑庄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 。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 。姬林便被郑伯和周公黑肩扶立为天子 。即位之后,为了压制郑庄公的权利,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姬林左肩,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 。
人物生平
姬林在位期间,因郑伯扶立他有功,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赐给郑国,周王朝的疆域又缩小了 。
以前,诸侯死了,其儿子于继位和治丧完毕后,必须赶往都城去接受周天子的册封,以求得合法地位 。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了兄隐公,自立为国君,不向桓王请求册封 。从此,诸侯由天子册封的制度被破坏了 。公元前706年,楚国以武力逼迫随国国君,要他向桓王提出提高楚国等级的要求 。桓王不允,楚国国君熊通在大骂了姬林一通以后,自行提高等级称为楚武王 。姬林接到报告,又气又羞,但也奈何他不得 。
姬林继位后,郑庄公在朝廷继续以卿士身份专权 。姬林不甘心受他的控制,就撵走了郑庄公 。郑庄公回国后,便制造事端,扰乱周境的安宁,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 。不久,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 。姬林大怒,干脆免去了他卿士的头衔 。郑庄公也不示弱,一连五年不去洛邑朝见,表示不把姬林放在眼里 。姬林实在忍耐不 。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领军队去讨伐郑庄公 。郑庄公也点起兵马迎战 。
两军在长葛(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相遇,姬林求胜心切,派人叫骂挑战 。郑庄公却摆好阵势,按兵不动 。周军叫骂到下午,还不见郑军出战,都面露倦意,松懈起来 。郑庄公乘机挥动大旗,擂鼓冲锋 。周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 。姬林只好退兵,自己断后 。郑国将军祝聃远远望见,奋臂一箭,射中姬林左肩,亏得铠甲坚厚,伤势还不严重 。郑庄公见已经教训了姬林,怕部下杀得性起,要了姬林的性命,使自己在舆沦上吃亏,忙鸣金收兵,任姬林逃走 。
事后,郑庄公又派臣下祭足去向姬林赔罪,说本来只准备自卫,没想到部下违反纪律,冒犯了天子,并去每个营慰问军士 。姬林哭笑不得,只好借此下台阶,垂头丧气地宣布免郑庄公之罪,从此再不问郑国事 。长葛之战使姬林威风扫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的牌子 。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
公元前697年3月,姬林病重,召周公黑肩入卧室托付说:“依照祖宗制度,我立了嫡长子姬佗为太子 。但是,我所钟爱的却是次子姬克 。今天,我将姬克托付给你,日后如果姬佗寿终,就兄终弟及,让姬克继位 。你要尽力办好这件大事 。”不久,姬林病死于洛邑 。
姬林死后的谥号为桓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庄王姬佗(?―前682年),在位15年(前697年—前682年在位),是周桓王长子,桓王病死后继位 。他的兄弟王子克在姬佗在位时发生内乱,史称“王子克之乱”公元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 。死后的谥号为庄王 。
王子克之乱
姬佗继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临终时的嘱咐,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 。辛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阿!”周公黑肩不听 。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杀了周公黑肩 。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 。这件事史称“王子克之乱” 。
赐命鲁桓公
公元前693年夏天,姬佗为了笼络齐国,要将女儿嫁给齐国国君 。他让鲁桓公作媒,并派卿单伯先将女儿送至鲁国 。冬天,姬佗又派臣荣叔赴鲁,“赐命”(即册封)杀兄自立的鲁桓公,鲁桓公就派人将王女嫁往齐国 。
卫国内乱
前696年,卫国内乱,惠公被迫逃奔齐国 。卫惠公的父亲卫宣公喜爱夫人夷姜,夷姜生一子,名伋,立为太子,并把他嘱托给自己的弟弟——右公子职 。伋成年后,右公子职为他娶齐女宣姜为妻 。卫宣公见宣姜美貌,便据为已有,并同她生下子寿、子朔,又把他们嘱托给另一个弟弟——左公子泄 。卫宣公连丧二子后,于是立子朔为太子 。宣公死后,朔即位为卫惠公 。公子泄和公子职心怀不满,率人发难,迫使卫惠公逃奔齐国,立伋之弟公子黔牟为君 。前689年冬,齐襄公联合鲁、宋、陈、蔡等国伐卫,欲送惠公返卫复辟 。次年(前688年)六月,卫惠公近国,黔牟及大夫宁跪分别被放逐到周、秦,左公子和右公子被杀 。卫惠公复国 。
长勺之战
姬佗在位的公元前685年,齐国经历了多年内乱后,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即齐桓公。他不计私仇,将曾几乎射死自己的名臣管仲设计从鲁国接回,任命为相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行了改革,逐渐强盛了起来 。第二年,因为鲁国曾经阻挠过齐桓公即位,齐桓公发兵攻鲁,鲁军迎战于长勺(今地不详) 。鲁庄公见敌强我弱,急于想挥兵攻击,被臣子曹刿劝阻 。齐军自恃强大,连续三次击鼓冲锋,都未能奏效,顿时气竭力衰,军心涣散 。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战术,发动反击,一鼓作气地击败了齐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齐鲁长勺之战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釐王姬胡齐(?—前677年),东周第四代君王,谥号釐王(史称周僖王) 。前682年—前677年在位,在位5年 。他是周庄王姬佗的长子,但是姬佗并不喜欢姬胡齐,而是喜欢姚姬生的小子姬颓 。姬胡齐能继位是因为他是长子,姬胡齐死后,弟弟王子颓(姬颓)就犯上作乱,之后被郑厉公平定 。
周釐王姬胡齐档案
职业:东周王朝第四任天子
生卒年:公元前?年~公元前677年
在位时间:5年
父亲:姬佗
母亲:不详
王位继承人:姬阆
最大缺点:寿命短
最大成就:周朝东迁以来第一位被“尊”的王
最大快乐:被齐桓公"尊王"
最大痛苦:寿命太短,在位仅5年
最大妥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帝王故事:尊王攘夷
虽然姬佗晚年曾经想废掉太子姬胡齐,另立姬颓为太子,但是姬胡齐还是成功地继位,是为周釐王 。周釐王的运气确实不错,他老爸周庄王姬佗谈妥了跟齐国的联姻之后死去,并没有享受到什么成果 。就在釐王继位的这一年,已经强大起来的妹夫齐桓公小白凭借着“尊王攘夷”的金字招牌完成了霸业 。
所谓尊王,当然就是指尊重周天子;攘夷,包括的对象则很多 。夷在这里主要指各个非华夏族的族群,即传说中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
南蛮就是指南方的楚国,实际上是对南方各民族的统称;北狄则包括很多国家,如赤狄、白狄,其实是对北方诸多民族的统称 。而戎和夷也分成好多种,建立了好多国家 。这四种族群统称为“四夷”,与四夷对应的是华夏,华夏与四夷,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整个民族构成 。
周惠王姬阆(?-前653年或前652年),东周第五代国王,谥号惠王 。他是周僖王的儿子 。周惠王在前676年继位后,占用为国的园圃饲养野兽,为国的人民不满,惠王二年有五大夫作乱,立王子颓为周天子,惠王奔温(今河南温县南),郑厉公在栎地(今禹州市)收容惠王,并在惠王四年与虢国攻入周朝,协助平定“子颓之乱”,惠王复辟,郑国因功获赐予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以东的地方,虢国也获赐土地 。《史记·周本纪》称惠王在位25年,《左传》称周惠王在鲁僖公七年(前653年)冬天去世 。
人物生平
周惠王,姬阆,周庄王孙子,周釐王(僖王)儿子,非常贪婪,即位后占取蔿国的园圃饲养野兽,强取周大夫边伯靠近王宫的房舍,夺取周大夫詹父和子禽、祝跪的土地田产,收回膳夫石速俸禄,引起蔿国五大夫及石速的强烈不满 。第二年(公元前675年)秋,为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个大夫,由于庄王生前曾经嘱咐要立庶子子颓为国君,对釐王病死后由姬阆即位十分不满,就联合贵族苏氏,一起拥奉子颓,发动叛乱,攻打姬阆,却被击败后出逃 。子颓逃到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又在苏氏陪同下逃奔到卫国 。卫惠公由于怨恨周王收留了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就联合南燕,支持子颓 。这一年冬,卫和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逐走姬阆,立子颓为天子 。郑厉公出面调解周王室之乱,没有成功,于是就在第二年春俘住了南燕国君仲父,并且将流亡在外的姬阆安置在郑国的别都栎(今河南禹县),还将王室的器皿用具从成周搬到栎,供姬阆享用 。公元前673年春,郑厉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省密县内)誓师伐子颓,郑、虢联军很快攻入都城 。子颓和边伯等5个大夫正在喝酒庆贺,措手不及,被联军杀死 。郑厉公和虢公迎姬阆回到都城,重新登上天子宝座 。这场内乱史称“子颓之乱” 。为了感激郑、虢两国的援助,姬阆将酒泉(今陕西省部一带)赐给虢,将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以东之地赐给郑 。这样,内乱平息了,周王朝的疆土又一次缩小了 。
姬阆在位期间,齐国继续东攻西伐,兼并小国,扩大力量 。公元前670年,齐军攻灭郭国(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 。齐桓公问当地父老:“郭为何灭亡?”父老回答说:“因为国君爱贤人而恨坏人 。”齐桓公不理解,问道:“照各位所言,你们的国君是位贤明的君主,那怎么又会亡国的呢?”父老回答说:“国君爱贤人而不任用;恨坏人而不翦除,所以导致了亡国 。”
当时,鲁国的庆父(鲁桓公子)先后杀掉了国君子般、闵公,导致鲁国大乱 。时人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这就成了著名的成语。鲁僖公即位后,索要避居于莒国(今山东省莒县)的庆父,庆父自知罪责难逃,自杀于莒,鲁国内乱才暂告平息 。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酷爱养鹤,平时竟然让他最喜爱的鹤乘座华丽的轩车,享受大夫的待遇,国人怨声载道 。公元前660年12月,戎兵攻卫,卫懿公率军迎战,两军相遇于荥泽(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 。临战前,卫国将士埋怨说:“大王平时如此厚待鹤,现在就让鹤去抵敌吧!”一时军无斗志,被打得大败,卫懿公也被乱兵杀死,成为玩物丧志者的鉴戒 。
姬阆晚年宠爱陈国的女子惠后,准备废去太子郑,改立惠后生的庶子子带 。公元前655年夏,齐桓公邀集了宋桓公、鲁僖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与太子郑相会于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宣布支持太子郑为嗣君 。姬阆十分生气,就指使郑文公背约去联络楚国,自己派人去联络晋国,试图组成周、郑、晋、楚联盟,以对抗齐国 。齐国先发制人,连续兴兵攻郑,迫使郑国叛周亲齐,使姬阆的计划破产 。
公元前652年12月,姬阆病死 。死后的谥号为惠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王子颓姬颓(前696年-前673年),姬姓,或简称子颓,周庄王的庶子,为庄王所宠爱 。在东周春秋时代发动叛乱并称王 。
生平
周惠王即位时,惠王派人取蔿国(王子颓的老师)的菜园,用作畜牧 。并且剥夺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产 。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的秋季,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和苏子奉王子颓进攻惠王 。失败之后,苏子奉王子颓出奔卫国 。卫国和南燕国联合讨伐东周胜利 。惠王出奔 。当年的冬季,王子颓正式称王 。
隔年(公元前674年)的春天,郑厉公试图斡旋王子颓和惠王,但结果失败,使郑厉公只好将惠王带回郑国,所以惠王从此在郑国三年 。当年秋天,郑厉公和惠王从邬邑攻入成周,取下宝器才回到郑国 。冬天,王子颓与支持他的五大夫饮酒观歌舞 。郑厉公见虢叔,商定讨伐王子颓 。
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的夏季,郑厉公和虢叔率领各国的军队攻入王城,杀掉王子颓和蔿国等五位大夫 。王子颓之乱平定 。惠王奖赏郑厉公,将虎牢以东土地给与郑厉公 。
郑国的军队在攻打皇宫城门的时候,东周此时稀里糊涂的当朝天子姬颓竟然拒绝接见前来告急的首领,而专心伺候他那些视若己出的宠物牛 。这位从小就痴迷养牛的天子,对牛格外的喜欢,精心喂养不必说,还要给牛儿们穿上美丽的衣服,且给他们取名为“文兽” 。最后大军破城,终于记起要来逃命了,可即便是在这个时候也不忘记带上他那些行动笨拙的牛子牛孙们,其结果可想而知,姬颓也只有在九泉之下继续他的个人爱好了!
这位泛爱心主义者对待动物倒是满是爱心,可玩物丧志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查看更多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酆镐(宗周,今陕西西安),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