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失传奇私服

          谢晦

          谢晦(390~426)

          谢晦的资料

          本 名:谢晦

          字 号:字宣明

          所处时代:晋末宋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陈郡阳夏

          出生时间:390年

          去世时间:426年

          主要作品:诗作《悲人道》

          主要成就:废黜少帝,迎立文帝

          官 职:中书令、荆州刺史

          爵 位:武昌县公

          最新人物

          其他X开头的人物更多

          南北朝其它的人物更多

          谢晦——南朝宋开国功臣

            谢晦(390~426年), 字宣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宋开国功臣, 东晋东阳太守谢朗之孙 。 

            出身陈郡谢氏,初随建威将军孟昶,授中兵参军 。 投靠太尉刘裕,  历任太尉参军、刑狱贼曹、豫州治中、从事中郎等职 。 宋武帝即位后,历任右卫将军、 侍中、中领军,封武昌县公 。选为顾命大臣, 辅佐宋少帝,加任中书令 。景平二年(424年),联合徐羡之、傅亮废黜宋少帝,迎立宋文帝即位, 出任荆州刺史、卫将军 。

            元嘉三年(426年), 举兵反叛, 为名将檀道济到彦之所破,坐罪伏诛,时年三十七岁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谢晦早年原是建威将军孟昶的中兵参军,后被刘穆之举荐给太尉刘裕,担任太尉参军 。 他曾代替患病的刑狱参军处理讼案, 把积压如山的案件随审随断,没有一点错误,因而得到刘裕的器重,被任命为刑狱贼曹,不久又改任豫州治中从事 。

            追随刘裕

            义熙八年(412年),刘裕推行土断, 史称义熙土断。谢晦将侨置郡县的人口分到扬州、豫州两地,表现得公平允当, 转任太尉主簿,后随征荆州刺史司马休之。

            义熙十二年(416年),谢晦随刘裕北伐后秦,处理军中内外要务 。当时, 刘穆之留守建康(治今江苏南京),数次遣使向刘裕通报政务,而谢晦却每每都有不同的意见,使得刘穆之十分愤怒 。 刘裕欲任命谢晦为从事中郎, 征求刘穆之的意见时遭到坚决反对 。因此刘穆之在世的时候, 谢晦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穆之去世,刘裕悲恸不已 。当时, 谢晦正在当值, 闻听消息非常高兴 。他亲自到帐中落实刘穆之的死讯,当日便被任命为从事中郎 。

            佐命新朝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受封宋公, 建立宋国。谢晦被任命为宋国右卫将军, 加授侍中 。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称帝, 建立南朝宋,史称宋武帝 。他在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登坛受禅,而后乘车驾进入台城 。 谢晦率领游军,负责登基仪式的警备工作,后改任中领军,并以佐命之功获封武昌县公,食邑两千户 。

            永初二年(421年),谢晦因误将封给南郡太守王华的爵位封给了北海太守王球, 被免去侍中之职 。不久,谢晦又改任领军将军、 散骑常侍 。 宋武帝还依照西晋羊祜的旧例,让他入值殿 。 统领宫中宿卫 。

            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病重 。谢晦与太尉长沙王刘道怜、 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护军将军檀道济一同入侍汤药 。同年五月,宋武帝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宋少帝 。谢晦受遗诏辅政,进拜中书令 。

            废立皇帝

            宋少帝在东宫时,便喜欢狎昵小人 。谢晦曾对宋武帝道:“陛下年事已高,应考虑如何使基业万世长存,帝位至关重要,不能交给没有才能的人 。 ”他言下之意,是说宋少帝不适合继承帝位 。宋武帝又问他对庐陵王刘义真的看法 。谢晦通过观察,认为刘义真德不胜才,也不是皇帝的合适人选 。宋少帝继位后,居丧无礼,喜好游狎之事,德行有失 。谢晦便与徐羡之、 傅亮一同密谋废立,并将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刘义真废为庶人,后又将其杀害 。

            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徐羡之召檀道济入朝,告以废立密谋,取得檀道济的支持 。而谢晦以修缮领军府为名,将士卒聚集到府中 。不久, 檀道济与谢晦领兵闯入内宫,收缴皇帝玺绶 。 徐羡之随后又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宋少帝为营阳王, 并遣使前往江陵,迎接宜都王刘义隆入京继位 。宋少帝不久后遇害 。当时,徐羡之担心刘义隆继位后,将荆州重镇委付他人,便以录尚书事的名义抢先任命谢晦为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 让他在外作为朝中奥援 。

            出镇荆州

            同年(424年)八月, 刘义隆即位称帝,改元元嘉,史称宋文帝,并正式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加授使持节 。不久,谢晦进号卫将军,加授散骑常侍,进爵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 。他坚辞郡公爵位,获赐鼓吹一部 。当时,刘义真、宋少帝先后遇害,谢晦常担心宋文帝会记恨杀兄之仇 。他到江陵后,刻意结交侍中王华(文帝亲信),希望能借此免祸 。罄矗宋文帝又调心腹到彦之回京任职 。到彦之行至杨口,特意到江陵拜访谢晦,临别时还赠送马匹、利剑、 名刀等物 。谢晦至此完全放下心来 。 

            元嘉二年(425年)十一月, 谢晦命妻子曹氏与长子谢世休将两个女儿送回京城,让她们与彭城王刘义康、 新野侯刘义宾完婚 。 当时,宋文帝在王华、 王弘、王昙首等亲信大臣的劝说下,决定诛杀徐羡之、傅亮、 谢晦三人 。他以北伐中原、拜谒京陵为由,调动军队,修治船舰,准备征讨荆州 。徐羡之等人对此丝毫不知 。傅亮还写信告诉谢晦:“朝中大臣大都不愿北伐,皇帝将要派遣外监万幼宗到荆州听取你的意见 。”但后来朝廷举动异常,宋文帝的计划也有些泄露 。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黄门侍郎谢皭(谢晦弟)遣使向谢晦报信,称皇帝是要征讨荆州 。谢晦不以为然,将傅亮的书信拿给咨议参军何承天看,称万幼宗不日便到 。他还让何承天预先起草答诏,建议皇帝明年再进行北伐 。不久,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到一封书信,信中认为朝廷将要有大决策 。 他命人将书信交给谢晦 。谢晦遂决定与朝廷决战,并问诸将道: “三千战士能守住江陵城吗?”南蛮司马周超认为三千人不但能守住城池, 还能击退外寇 。谢晦当即任命他为荆州司马、建威将军、南义阳太守 。

            兵败伏诛

            是月,宋文帝诛杀徐羡之、傅亮、谢世休, 并收捕谢皭、谢世平、 谢绍等谢氏子弟 。谢晦先为徐羡之、 傅亮发丧,然后上表诉冤,声称皇帝是受奸臣王华等人的蛊惑,要起兵清君侧。宋文帝宣布戒严,命到彦之、檀道济、段宏、刘粹、张邵等各路将领一同讨伐谢晦 。   谢晦命弟弟谢遁留守江陵,亲率两万兵马沿江东进 。当时,谢晦的舰队从江津一直延伸到破冢(在今湖北江陵东南,长江东岸),绵延近百里,旌旗蔽日, 声势浩大 。

            月, 谢晦兵至江口,命长史庾登之进据巴陵(治今湖南岳阳) 。当时,到彦之正驻军彭城洲(在今湖南岳阳东北, 长江南岸) 。庾登之生性怯懦,畏而不敢进兵 。他以连日大雨不利火攻为由, 尽量拖延战期,直至半个月后方命中兵参军孔延秀进攻彭城洲, 击败宋军将领萧欣 。到彦之退保隐圻 。 谢晦再次上表自辩,表示皇帝只要诛杀王华等奸臣,自己便罢兵待罪 。宋文帝将讨逆重任全部委托给檀道济 。  谢晦得知,惶恐不安,手足无措 。

            不久, 檀道济进抵隐圻,与到彦之会师 。谢晦见宋军战舰不多,心中有所轻视,并未马上出战 。至夜,东风大起, 宋军战舰陆续抵达,前后相连,塞满江面 。 荆州军士气涣散,更无斗志 。檀道济进止忌置洲(在今湖北洪湖西南,长江北岸)时,列舰进击 。荆州军不战而溃,谢晦连夜逃归江陵 。当时,竟陵太守刘道济率军偷袭江陵,却在沙桥被周超击退 。周超见谢晦全军溃败,当夜便离开江陵,只身投降到彦之,但最终也未能免罪 。

            谢晦见部众溃散, 只得带着弟弟谢遯、侄子谢世基等七人弃城北逃 。但谢遯身体肥胖,不能骑马 。谢晦常要停下等候,以致拖延了行程 。他们逃至安陆延头(在今湖北大悟东南)时,被戍主光顺之抓获,送往建康 。宋文帝命将谢晦、谢皭、谢遯、谢世基、谢世猷以及孔延秀、周超、 贺愔、窦应期、蒋虔、 严千斯等党羽一同斩于市曹 。谢晦死时, 年仅三十七岁 。

          谢晦相关的历史人物

          谢晦简介

          谢晦生平

          谢晦最新文章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上古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世界近代现代影视小说美国日本五胡十六国巴尔干南美洲北欧三国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匈帝国土耳其非洲朝鲜

          热门明星索引:全部内地港台日韩欧美歌手演员体育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