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传奇私服

      李氏

      分布地区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 。此支李氏, 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 赵郡: 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 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中山郡: 汉高帝置郡 。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 。 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湖北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 云梦、应城,及孝感、汉川、 汉阳、黄陂一部, 辖区涉及今孝感地区及河南光山县、 新县西部、 信阳市东部、 淮河南部一带地区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 范阳郡:秦朝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ㄐ讼匾淮 。梁 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 。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 。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

      历史来源

      「李」源出

      一;据《 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 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 以官为姓,  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 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

      得姓始祖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后 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 在殷纣王时任理官,  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 。家族面临株连危险 。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 二为改姓避难, 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 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 彝、满、 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 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 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 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 李氏迁徙至海外, 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 琉球国派往明、 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 先后建立有大成、 西凉、凉、 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 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同源,人数最多,声望最大 。 在唐朝以前赵郡李氏地位高于陇西李氏 。 
      赵郡堂:以望立堂 。
      中山堂:以望立堂 。
      龙门堂:以望立堂 。

      家族名人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的创始人 。着有《老子》, 又称《道德经》 。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 。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 。 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 以勇敢善战著称 。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 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固:(公元94~147年), 东汉大臣 。 字子坚 。 褐心现H(今陕西汉中) 。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 。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 。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 蜀记》 。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

      李密:西晋文学家 。所著《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影响深远 。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 。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 。政治家, 文学家 。 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

      李龟年:著名乐曲兼演唱家 。笕顺莆“歌圣” 。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 。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 。 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

      李渊:唐高祖(566~635) 。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 。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  唐太宗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 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玄宗在位年间, 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

      李纯:  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 。想象丰富奇特、 语言瑰丽奇峭 。

      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

      李常:黄庭坚之舅 。 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 李清照会计录》三十卷 。

      李格非:北宋学者 。著《洛阳名园记》 。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 药物学家 。 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

      李廷机: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 

      李渔:(公元1611 ~1680年), 戏曲理论家、作家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 。 浙江兰溪人 。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

      李伯元: 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 。《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

      李大钊:(公元1889年~1927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 。

      李鸿章: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

      李四光:(公元1889~1971年),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著名地质学家 。

      李政道:(1926年~),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李先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政治家,在第六届人名代表大会中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李鹏:(19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国务院总理、前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

      李嘉诚:(1928年~),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香港地区首富,热心慈善和教育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