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变传奇私服

      吉氏

      分布地区

      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河以北一带地区河南省洛阳市 

      历史来源

      「吉」源出

      1、出自姞姓所改,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 。据《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 是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 受封于南燕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一带),赐姓姞 。 罄此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 世代相传姓吉。2、 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是上古周宣王有个贤臣叫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姓吉 。

      得姓始祖

      伯儵 。据古籍文献记载上也可以看出燕国地位的微末 。燕国国君的世系自召公?#93;至燕惠侯,中间九世无名无溢,自燕惠侯以下有溢无名 。燕国史事见于记载已迟至春秋之后一百余年,而且第一件大事记载的就是齐伐山戎路经燕国,第二件大事是国君款逃奔齐国,都是借助齐国史官的记载记下的 。 当时在今河南汲县还有一个姞姓的燕国, 史称南燕, 始封国君为伯儵,并赐姓姞 。据《 左传》称南燕国为燕,称燕国为北燕,倒是南燕国的史事较北燕早得多地频频见于记载 。 蟛畠┑淖铀锸∪ヅ旁,称吉氏,世代相传姓吉 。故吉氏后人尊伯儵为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中华吉(姞)姓源流悠悠, 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 。上古之时,“吉姓”和“姞姓”族群的时空分布当是“多元并行”的,在中原地区的“华夏部族集团”中就有多支“吉姓”和“姞姓”部族,其中既有游牧族、也有农耕族, 如“驯马造车船”的“吉光”部族和 “作臼作舂”的“姞姓雍氏”当为典型的游牧族和农耕族 。除了中原地区外,东部地区的“东夷部族集团”中也有“吉姓”部族,如上古的“吉夷氏”、夏初时教后 羿学射的“吉甫”等, 当是东部地区的“吉姓族人” 。在先秦和秦以后,  “上古十二姓”之一的“姞”姓,逐渐被“吉”或其他姓氏所取代,原先的各“姞姓氏族”要么改以“吉”为姓氏,要么就改以“燕、须、雍、 鄂、阚、光、  杨、孔、尹、 蔡、鲁”等为姓氏 。 到了汉唐时期, 中原吉氏族人的聚居地主要分 布于陕、豫、晋、鄂等地,并从中涌现出冯翊、洛阳等吉氏郡望 。其间,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后,随着中原吉氏族人的迁徙,冀、苏、鲁、皖、 甘等地已 有吉氏族人定居落籍,浙、赣、川、湘等地也已成为吉氏族人的活动领域 。五代宋元时期,中原吉氏族人同其他中原士族 一样,常因战乱或其它原因从原聚居地南渡,多次迁徙到江南各地定居,粤、 桂、闽等地又成为吉氏族人的新迁居地 。元末明初,山西吉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 之一,分迁于陕、冀、鲁、豫、皖、苏等地;而苏、皖吉氏族人中则有随军而迁云、 贵者 。 到了明代中叶,吉氏族人开始迁入台、琼等地 。到了清代,一些满族旗人改而姓吉, 中华吉氏族群中又增添了新成员 。清康雍乾以后,冀、鲁、豫等地的吉氏汉族人中有因闯关东而定居于东北者 。清咸同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吉氏族人 中则有因避战乱而迁居江北者 。如今,中华吉氏族群在时空上“多元并行”分 布的特征更为显著,除了汉族和满族的吉氏外, 在黎族、 土家族、蒙古族、 彝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朝鲜族、 傣族等民族中,都有以“吉”为姓的 。

      家族名人

      吉鸿昌:字世五(1895-1934),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 。著名抗日将领 。 早年入伍, 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历任旅长、师长、 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等职 。民国19年(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民国20年(1931年)9月因反对蒋介石反共内战和卖国投降政策,被蒋强令出国 。 1932年2月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 。失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11月19日,在天津市法租界国民饭店被捕 。24日在北平(今北京市)英勇就义 。 年39岁 。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