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变传奇

      索氏

      分布地区

      郡望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天的山西省吉县) 。武威郡:西汉的时候置郡, 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 。冯翊郡:汉武帝置为三辅之一 。三国魏改为冯,治所在今山西省大荔县 。

      历史来源

      「索」源出

      索(Suǒ)姓源出有二:1、出自子姓,商殷七公族之一,是汤王的后代 。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 长勺姓和尾勺姓 。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2、他姓所改 。南北朝时期,大批的胡人入居中原,其中也有人改姓 。

      迁徙分布

      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上古时候, 周武王打败纣王,消灭了商朝,建立西周 。 在商朝的遗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们是商朝时候形成的七个有名的贵族,其中有很多贤能的人,而索姓就是这六族中的一个 。周武王对他们很敬重, 但是又害怕他们成为商朝死灰复燃的力量 。罄捶⑸了武庚之乱,周公旦平定叛乱之后,决定把其中六族迁居到鲁国去,并封周公长子伯禽去作鲁国的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商朝六大望族安居乐业,一方面又可以监视他们 。 据《 元和姓纂》上说,我国的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 。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之地,而武威后来又成为索氏的一个望族 。索氏的得姓,  至今已有4000年的左右的历史 。望族居于武威郡, 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

      堂号

      索姓的主要堂号有: “武威堂”、“求索堂”等 。

      【索姓宗祠通用对联】

      〖索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代;望出武威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索姓的源流和郡望 。 (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书称二妙;学博五经 。 ——李文郑撰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晋书法家索靖,字幼安, 敦煌人, 举贤良方正,武帝时官尚书郎,惠帝时官至征南司马,封关内侯 。工书法,尤其擅长章草,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前人评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 。 ”将他和卫瑾并称“二妙” 。 著作有《草书状》、《五行三统正验论》 。下联说晋代敦煌人索担(Dǎn音胆),字叔彻,博通经籍,精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卜,乡人请他占问吉凶,门庭若市 。罄矗他为使人们不过度迷信, 说自己测算的不灵验, 不再为人占卜 。

      敦煌望族;北地名贤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氏封于武夷、敦煌 。下联典指晋·索靖为北地守,与索价、索永友善,皆为一时名贤 。 

      姓高七族;名重五龙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居其首 。下联典指晋·索靖学问广博,为“敦王五龙”之一 。

      〖索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后魏中书博士;初唐游击将军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后魏中书博士索敝,字巨振,补扶风太守,在位清贫,京师贵游之子, 皆受业于敝 。下联典指唐武后时有游击将军索元礼,胡人 。 

      〖索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冠群雄无敌手;威慑穷寇有奇谋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索姓望族居住地“武威”二字的嵌字联 。

      〖索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文教齐施,多资成就大力;战功屡立,洵称廊庙奇才 。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后魏中书博士索敝事典 。下联典指晋代尚书左仆射索林,字巨秀, 时人称其有“廊庙之才” 。 

      家族名人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