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私服发布站

        劳氏

        分布地区

        武阳郡: 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 。 相当今河北省大名、磁县、 涉县、武安、临漳、肥乡、 魏县、 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省冠县一带等县地 。松阳县: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 。八年废州复县;同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 。景元二年(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 。乾元二年(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 。唐贞元间, 县治由古市迁今址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称白龙县 。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松阳县 。 渤海郡:西汉置 。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M逖匕兑淮 。 

        历史来源

        「劳」源出

        劳(Láo劳)源流纯正,源出有一:起源于汉代,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 。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 。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 。 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 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着5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 就是从崂山上的船 。 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 。和醭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

        迁徙分布

        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劳氏家族的得姓,与一个地名——崂山有关,崂山又名牢山,崂山古时称劳山 。是山东的一座名山,位于胶州湾东岸,也就是即墨县的东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相传秦始皇时方士徐福(徐市)率领3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求长生不老丹,就是从这里出海的 。劳氏,依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正是因为其先祖居住在此地,以地为氏而得姓 。这个发源于山东劳山的家族,一向以渤海为繁衍中心,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 。望族居武阳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

        【劳姓宗祠通用对联】

        〖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西汉;望出武阳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劳姓的源流和郡望 。(见上题头《一、 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罗田兴利;景泰扬名 。——李文郑撰劳性宗祠通用联上联说典指代崇德人劳樟,嘉靖年间任罗田知县,兴利除弊,刚直不阿 。离职时,百姓送他,恋恋不舍,一路哭声 。下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劳钺,字廷器,景泰年间进士, 历任江浦、临清、山阳三县知县, 到处有政声 。 成化年间,官湖州知府 。

        〖劳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惠政及三县;攻史称二劳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进士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人 。历知江浦、临江、山阳三县,俱有政声 。成化中迁湖州太守 。下联典指清代诸生劳权, 字平甫, 仁和人 。其与劳革,专攻群史,时有“二劳”之目 。

        〖劳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德被莱阳黎庶;贤列兰亭等伦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良吏劳因事典 。下联典指唐代贤士劳夷事典 。

        〖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士大夫盈门受学;转运使宽禁恤刑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劳济, 字本仁,劳钺的儿子 。少年时聪敏而苦学, 博通五经, 尤其长于作诗 。专心教授弟子,江州土大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 。下联典指北宋任城人劳,真宗时官京东转运使 。当时莱阳百姓私自开采银矿,安抚使要以劫盗论罪,劳语说:“山泽中的利益,人们得到就可以算自己的 。”很多人因此得以免受处罚 。

        〖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恩沐九重,位列尚书之左;泽润千里,爵居太守之尊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时名宦劳彦远的事典 。 下联典指明代进士劳钺事典 。

        蜀国登庸,尚书郎名垂青史;银砂通利,转运使惠溥黔黎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蜀汉·劳彦远事典 。下联典指劳諲(失考)事典 。

        家族名人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