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郡:西汉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的地区 。
「慎」源出
慎(Shèn)姓源出有二:1、出自禽滑厘之后,以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姓 。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 。而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时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 。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
得姓始祖
禽滑厘 。慎氏是源自战国时代魏国著名思想家墨子的学生,名为禽屈厘,即禽滑厘,字慎子,其后人取其字为姓氏以纪念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学者 。赵国人他从“弃知去己”的观点出发,提出法治政治主张,并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认为有了权,有了法,一个平凡的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了 。著作现存有《慎子》七篇 。据《尚友录》上记载:“禽滑厘,字慎子,以字为姓 。”故慎氏后人尊禽滑厘为慎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关于慎氏是来源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慎氏是传自战国时代魏国墨子的学生禽滑厘,由于禽滑厘的字为“慎子”,所以其子孙才“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慎 。《尚友录》上记载:“禽滑厘,字慎子,以字为姓 。”一说是,慎氏“以地为氏” 。依《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 。而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时的慎邑,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 。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
【慎姓宗祠通用对联】
〖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望出天水;源自慎邑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慎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
辞官养母;却试拂来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初信安人慎知礼,十八岁时被吴越王钱俶任为掌书记 。入宋后,历官鸿胪卿、兴元知府,后因母亲年老而辞官,被人称为孝子 。他从幼年到老年,一生好学,每读五经,一定要正襟危坐,从不懈怠 。下联典指宋钱塘人慎东美,字伯筠,为人狂放而不愿受约束 。曾到京城应试,见试院森严,便说:“就这样对待天下的士子吗?”于是,拂袖而去。嘉祐年间,由宰相韩琦推荐,入朝做官 。有文才,能写诗,又擅和书法,笔力飘逸,不迎合时俗 。
胤繁天水;德被修江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慎姓的望族居天水郡 。下联典指宋代良吏慎钺,康定知建昌军,治尚大体,明而不苛,民咸戴之 。
政施威惠;学务刑名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慎钺知建昌军,威惠并行,民皆德之 。下联典指春秋·慎到尝为韩大夫,务刑名之学 。
〖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慎子传万古;名山记千秋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法家慎到,赵国人 。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主张“抱法处势”,“无为而治”,从“弃知去己”出发,著十二论,为四十二篇,名《慎子》 。下联典指明代嘉靖进士慎蒙,字山泉,归安人 。官至监察御史 。有《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 。
〖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寄永望夫,重谐伉俪;辞官养母,永誉缙绅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严灌夫妻慎氏因无嗣被出,慎氏作诗曰:“便是孤帆从此去,不慎重上望夫台 。”灌夫凄然,复为夫妇 。下联典指宋·慎知礼怪母老辞官,缙绅称其孝 。
宋代诗人,坐介奇遇;周时处士,稷下雅延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慎伯筠事典 。下联典指战国时慎到事典 。
慨待士之非,拂衣却试;屏支离之说,撰著成书 。——佚名撰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慎东美事典,下联典指慎到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