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西北部
「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氏 。魏国侯嬴即为其后裔 。二、出自姒姓 。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 。
得姓始祖
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 。第一支侯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缗侯的后代逃亡去别的国家,就以侯为氏 。当时,郑国有侯宜多、侯多羽,鲁国有侯叔下、侯妃,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 。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 。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 。故氏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侯姓活跃于河南、山东、陕晋南部一带 。秦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侯氏北迁河北、山西,西奔甘肃、宁夏 。两晋南北朝时,中原扩增了鲜卑族的侯姓,内蒙古、辽宁地区侯姓随之增加 。同时,西北地区的侯姓,越过秦岭进入四川、贵州、湖南、广东,中原和山东的侯姓南下安徽、江苏地区 。到唐宋时期,侯姓已经出现在江西、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明朝永乐年间侯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侯姓大约有34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排在第五十位 。钚盏谝淮笫∈巧轿鳎约占全国侯姓总人口的3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湖南、陕西,这四省侯姓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这两省的侯姓又集中了14% 。全国形成了北部秦晋豫鲁、南方湘川两个侯姓人口聚集区带 。明朝时期,侯姓大约有2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七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侯姓人口增长为负值,净减少了8万 。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侯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陕西为侯姓第一大 。约占侯姓总人口的17.6%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西、浙江,这三省侯姓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东、河南、甘肃、江苏、河北,这五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3% 。宋元明600余年,侯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部迁移 。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秦晋豫鲁、东南江浙两大块侯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侯姓的人口已达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 。钚赵谌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三 。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湖南:广东、四川、山东、黑龙江,这七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6% 。幽暇幼×撕钚兆苋丝诘12%,为侯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湘粤、东北地区三块高比率侯姓区域 。钚赵谌巳褐蟹植计德适疽馔急砻鳎侯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 。在豫晋陕、冀京津、辽吉、宁蒙黑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渝黔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鄂湘大部、粤桂北部、云南南端,侯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有的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5%,居住了大约67.6%的侯姓人群 。在蒙黑北端、山东东南、皖苏中部、湖北东南、湖南东部、江西西部、闽粤交界地、广东南部、广西中部、云南中部、渝黔西部、四川、甘宁南部,侯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2%一o.3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3.7%的侯姓人群 。